物哀之美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5 00: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4 08:10
文 沐阳
第一次接触到“物哀”这个词,是在梁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出走季,准确地说是在讲述川端康成的《古都》那期。
后来查询物哀,不曾料想这竟然是 一种文学理念,一种美学感念,更是一种世界观。
对比自己的时常表现,好像在文学美的思考的领域找到了归属。
这个概念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懂得"物哀"的人,就类似中国话里的"性情中人",也即多愁善感之人,感性之人。
可以为一朵花的凋零而感到悲伤,可以在景物中沉迷很久也不觉得浪费时间,反而能够得到一种满足感。
物哀为什么是美丽的呢?我们一直以为繁华的时候才最美丽,花朵盛开的一瞬,烟花绽放的一刻,这样的美固然是美。但在文学里,描写更多的是伤春哀秋,正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看来,衰败的事物会给人更多心灵的感触,也即体会到一种时不与我的哀愁,这种哀愁能够让人心灵得到满足,从而体验到美感。
物哀的美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但认同的人肯定是敏感的,拥有一颗悲悯的心。因为他要能够注意到事物的衰落,并且将情感付诸于此。
人们开怀大笑的时候,就会放下所有的戒备,在那一刻,你会与周围融为一体,包括人和事。自我界限不再分明,也不会再进行深刻思考。
而一个人感到哀伤的时候,就会变得棱角分明,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十分清晰,这时,人们才会清楚地认识自己。
在这一刻审视自己的时候,将情感投注于世界万物,便会感到一种苍茫和孤独。若能掌控这种感觉,便能够体验到一种极致的美感。
记得在一期《奇葩说》的节目里,黄执中提到:“ 艺术的价值,是能够让人听到遥远的哭声。 ”
遥远的哭声是什么?现在觉得,如果能够懂得物哀之美,你便能够听到遥远的哭声,越是懂得,听到的越是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