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04 2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2 16:08
历史上,有个人多年身居要职,资历如何不必多言,仅三朝元老这一身份,足以让人在念及他的名字就肃然起敬,而他也因为他倾尽一生的奉献,拥有独一无二的特别荣誉。人哪里没有功与过,晚年的他,糊涂地做了三件事,惹得乾隆大怒,一生殊荣毁于一旦。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资历的社会,资历高,年薪就高,说话的分量自然也大。这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在现在看来,早已司空见惯,甚至是几千年前,就已经演变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历史上能够做到三朝元老的人从来都是少数,不光是因为当官不容易,还有诸多因素时时刻刻影响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所经历的三朝代,正是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这三个时期,是大清朝最为繁荣鼎盛的时代,除了皇帝自身勤勉,与张廷玉这些朝中重臣密不可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廷玉为了清王朝能够持续长久地立足于不败之地,贡献了很大程度的力量。
也许,张廷玉生来就是当官的料。他有一个当大官的爹,系统接受了儒家思想,还拥有出色的办事实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完美,似乎预示着他今后注定不平凡。虽然"拼爹"这个词在清朝时期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是这种性质的现象却不受时代的限制。用现代的话来说,张廷玉可以不用那么努力,就可以平步青云,一辈子享受高官厚禄,衣食无忧,因为他那个当礼部尚书的爹,可以为他打理好朝堂上的一切事宜。他只需要老老实实当好他所谓的官。很显然,他没有向平庸的命运屈服。
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学习能力惊人的张廷玉在弱冠之年就考取功名,成功走上仕途,经年累月,成为康熙的左臂右膀。张廷玉的晋升之路,可以说是想尽一切办法不与自己的父亲有什么牵扯。年轻的他,正义凛然,只想着提升实力,一路摸爬滚打,顺利过五关斩六将,完全不依靠父亲的势力,就得到皇帝的信任。在父亲来看这个世界之后,张廷玉很快就振作起来,在康熙的旨意下接替了他父亲的位置。
康熙的年纪也大了,身体的健康状况一日日垮下去,张廷玉虽年纪轻轻,对于这些关乎皇位继承的事情也看得一清二楚。在康熙身边供职多年,很多事情二人之间都是心照不宣,康熙之后,大清朝的江山,还得靠他张廷玉在旁辅助,才能真正守好。康熙对他十分放心,了无牵挂地走了。自此,他继续成为雍正的得力辅臣。雍正还是皇子时,与张廷玉同为朝廷效力,也算是对他知根知底,连办事风格都了解地一字不差,所以,二人之间无需浪费很多时间磨合,就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默契。
只可惜雍正在位才十多年,就突然离世,再次留下大清江山的委任任务给他,同时,赐予他绝无仅有的待遇——配享太庙。这既是笼络人心,也是对他侍奉两朝的奖赏与激励。我们都知道,太庙是皇室人员才有资格进入的地方,现在雍正允许他这个朝廷要臣堂堂正正地进入,无疑是赐予了张廷玉至高无上的荣耀。古人极其重视这种御赐之物,更何况抗旨不尊是杀头大罪,他没有理由拒绝。
只可惜,老年的张廷玉怕是老糊涂了,在辅佐乾隆还没有几年的时候,就一次次地触碰他的规则,一次次犯了乾隆的大忌。古稀之年的张廷玉想卸下身上几十年的重担,也获得了乾隆的批准,但是却没有亲自叩头谢皇恩,这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后来,乾隆只好命令他进宫复命。偏偏圣职的拟定人员是他的关门弟子,迫不及待提前通知了张廷玉,导致复命时间提前,在乾隆面前暴露了二人关系。乾隆一向对暗中勾结之事深恶痛绝,直接剥夺二人爵位。
最后严重恶化彼此关系的事是,张廷玉在乾隆哀悼心爱的皇长子期间,竟然提出返乡的要求,这种疏忽实在不应该发生在一个三朝元老身上。乾隆因为皇长子的夭折,本就大受打击,情绪低落,悲痛万分,无心政事,听到这个消息,直接激怒了皇帝,收回他配享太庙的权利。
这三件事的发生表明,即使是三朝元老,殊荣无数,也不应该去触皇帝的逆鳞,否则,死得最惨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