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畏魏征作者借唐太宗与畏魏征君臣相契的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05:2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09
魏征说,古代的大臣为了上谏被皇帝杀死,大臣保住了忠臣的名节,皇帝却成了昏君;而皇帝接受了大臣的上谏,不仅大臣称为良臣,皇帝也称为明主。我不想做忠臣,请让我做个良臣吧。换句话说就是,你要接受我的意见做个明主,否则就是昏君。隋炀帝就是个例子,李世民不是畏惧魏征,而是很怕自己会跟杨广一样下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09
人家不是“畏”是尊敬,只有你尊敬别人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才愿意对你说真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1:10
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
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