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8 15: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25 07:58
对原来学苑来说,如何让孩子保持对生活的快乐感受,全面打开内在与外在感官,才是学习与教育的愿景。
星期一一大早九点钟,正当国小的孩子们开始第一堂课的学习,原来学苑全校31位孩子精力充沛跟在老师后头。他们的目的地不是教室,反而步出校园、深入山林,迎接每周的第一堂课「全校鸢山健行」。用心感觉脚下每一步,耳朵聆听山里的声音,眼睛观察环境与动、植物的动态,是打开「觉察感官」的关键。
像全校鸢山健行这样跨年龄层互动的活动,在原来学苑里并不稀奇。成立已4年的原来学苑,一开始是共学团,后来转型实验教育机构,目前招收7岁到15岁的孩子,采取混龄教育方式,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国中班四个年段。这样的模式,能让孩子时常和不同年龄的同侪学习,也能让孩子提早适应社会中的人际互动。
学期制二十周的课程,可能对学生专注力来说较为辛苦,因此原来学苑以春、夏、秋、冬四个学季作为年度的学习分野,配合四季生活的自然节奏。孩子和老师也都能在学季假期间喘息。
四年前,原来学苑创办人陈念慈,有感于功利主义的普世价值压得生活喘不过气,创办了重视心灵成长的原来学苑。
目前接棒经营共治学校的原来学苑实验教育机构常务理事道蓉慧分享,「原来」创办时的核心理念觉性概念依然不变,她看见许多孩子乐于分享,也喜欢学习新事物,因此,也希望在办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孩子保留对世界的好奇心,带领孩子更认识自己,也了解自己所爱,「感觉自己的内在,稳定自己的心性」。
梅门武术是动态觉察的一环,在武术招式中,孩子能了解肢体的运用,也体会「气」的流动。原来学苑提供
在觉性教育主轴课程之外,原来学苑依然教导孩子们国语、英语、数学等学科。不以齐头的方法共同设定进度,孩子按照自己的进程学习。到了课堂时间,他们各个拿起课本和习作自行阅读、自己练习习题,遇到不了解的内容,再询问同学和老师,互相讨论。
在教室中,老师们期待营造孩子们是「自己学习的主人」的氛围。高年级导师朱佳仁说,「知识是用来处理生活、拓张视野。」她认为孩子们融会贯通、展现对学习的兴趣,比起考试能力,才是老师们所重视的。
不仅是觉察课程能内省自己,老师们也期待孩子实践在其他课程,甚至是生活之中。朱佳仁就认为,让孩子学着调配自己的学习脚步,也是觉察的一种方式。她欣慰的说,曾经看到孩子一边写国字,一边调整重复练习烦躁的心情,转化成规律的呼吸。
不仅是内在觉察,强调眼、耳、鼻、舌、身、意,六感观察的自然实作,也是原来学苑一大教学主轴。「农艺或是园艺,透过六感运作、学习、创造、享受。当你能听到植物的需求,尝到食物蕴含的味道,那就表示你觉知起来了。」多次出版园艺培育手册的黄鹏锜,在原来学苑带孩子从种植、茶道、农艺之中,处处体验自然。
聊起自然实作课程的概念,黄鹏锜不仅十分强调手作,重视自然的原味,也希望带进美的觉知,「每个人应该都培养出这样的眼力。当你有美的标准价值、审美的方法,全部呈现出来就是你的眼光。」
在栽种植物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失败的经验,没有定期换水、通风的黄豆,长不成豆芽菜,反而散发出浓厚的发酵味,但这就是学习美的契机。「透过栽种,你会知道说,只是差了一天,下了一场雨,植物的生长就有不同的结果。」实际操作就是培养觉知的好方法,如何在对的时间点给予植物对的营养,孩子对环境的感受力也渐渐被建立起来。
自然实作课程,老师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感受土壤的温度、湿度,增加观察力。原来学苑提供
「观察自己在生活里遇到的问题,练习讲出来,也要练习跟大家讨论。」除了观察,提到每个星期固定的生活讨论会,朱佳仁说,表达意见、和众人凝聚共识也是原来学苑学习的重点,小自排解同侪冲突,大至生活守则制定,在生活讨论会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交流。
朱佳仁认为这样的形式,也是让孩子学习民主态度的机会。曾经,他听到孩子私底下抱怨,就将孩子的意见引导到生活讨论会上,「学习事情要透过公共的管道处理,让所有人同理你的感受跟想法,才能有解决的机会。」学习听他人说话,练习表达自己的建议,最后透过听和表达,成为共识决议,共同遵守,这就是共好的起点。
「教育就像是种一个种子,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芽,我们尽量创造让孩子能去体验的机会,让他去跟生活连结。」回到原来学苑的初心和期待,黄鹏锜和道蓉慧不约而同用植物比喻。他们常说,在这里「长」出来的孩子,装备的重点能力,不会是考试、背书能力很强,但都非常了解自己,也擅于与人、与生态互动。
原来,缘来,当人们向外追求物质生活,原来学苑的老师和孩子们持续追寻着形而上、原本的自己,也相信着有缘分的孩子,有缘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