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贯中的资料:到底是山西人还是山东人,史料这样记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8 14: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2:17
你知道吗?《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粉妆楼》和杂剧《风云会》等数十种作品竟然也是罗贯中写的。
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年),我国古代杰出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别号湖海散人。他除去留下了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外,还有数十本著作,还与施耐庵一起完成了另一著名历史小说《水浒传》,可谓著作等身,世之罕才。
他的作品流播天下,影响深远,但其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
罗贯中生活在哪个时期?
一说南宋末年人
。
明代嘉靖进士田汝成《西游游览志余》卷二十五载:“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同样是嘉靖进士的上海人王元翰说,在其《续文献通考》、《稗史汇编》中明确认为罗贯中是南宋末年人,认为《三国演义》大约成书于至元年间,而且推断历时十一年之久。
可惜田、王二人都没提出么根据,其中田汝成也是钱塘人,似因同乡,知之较多。他称罗贯中为南宋人,并非误书。
因为不满元朝贵族的统治,许多知识分子仍然自称为南宋遗民,以此否定有元一代,照此推测,罗贯中的生活时代为元末明初。
一说元朝人
。
持此说者多是从《三国演义》分析中得出来的结论。 罗贯中在书中小字注的“今地名”,与元代行政区划名称基本一致。
另外,书中引用的三百多首诗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平话非常接近。而且引用的诗词不见姓名,多署“后人”“史官”或“唐贤”“宋贤”;独不见“元贤”的说法。还有,一些资料如《稗史汇编》,把罗贯中与元代名医葛可久并列,可知罗氏也应是元朝人。
但是,流行的看法认为他是元末明初人。如《辞海》、《辞源》等权威工具书均持此说。
某度词条介绍
明代许自昌《檀斋漫录》、郎瑛《七修类稿》等史料中,都载明罗贯中名本。又从清代学者王梓材增补《宋元学案》得知,罗本,字彦直,贯中是他署在自己作品上的别号,形同今人的笔名。
明、清两代编次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题署中,俱以“罗本贯中”、“贯中罗道本”或“贯中罗本”署名。他是元末理学家赵宝峰的入室弟子。
赵宝峰字子永,为赵宋宗室,曾隐居于大宝山设帐讲学,罗贯中是去慈溪(今属浙江省)投奔哥哥罗颜威时拜赵宝峰为师的。
在《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赫然列有罗本的名字。尽管罗氏并非服膺理学,但他仰慕赵宝峰的人品学问,加之又是寄人篱下,还是心甘情愿当了半路弟子。
赵宝峰约生于元 元贞二年(公元1296年),卒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享年十余岁。他死后两年,元帝国就垮台了,罗贯中这时只有三十多岁,明朝建立以后,他又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不知所终。
另从《三国演义》成书来看,明显吸收了宋代说书人的精华,也有元代三国戏的成分,这一作品也只能产生在宋元以后。
再从《三国演义》本身来看,该书主、辅线并行,矛盾错综复杂,情节穿插有序,故事波澜迭起,语言独具特色,是部十分成熟的伟大作品。
而宋元时期的小说远不及此,那些说书人的底本更显幼稚、粗糙,与《三国演义》比较,远非一个档次,只能在元代以后才会有这样的作品,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是比较有道理的。
罗贯中是哪里人氏?
这也是个长期存有争论的问题。自明清以来,有关罗贯中的籍贯众说纷坛。大致有五种说法:
一为山西太原人;二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三为山东东原(今山东东平一带)人;四为浙江慈溪人;五为江西庐陵(今吉安)人。以山西太原或山东东原的说法较为多见。
先看山西太原说。
本世纪三十年代,发现了元末明初贾仲明编撰的《录鬼录续编》,该书著录了七十八位作家,罗贯中的大名位居第二。
在他名下这样写道:“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这个贾仲明,一作贾仲名,号云水散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工乐府,是明初有名的戏曲作家,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六种。
文中所说的甲辰复会,即元宗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三人相见,三年之后元朝灭亡,因为战乱频仍,消息阻塞,故“不知其所终”了。
这里明确写了两人是“忘年交”,一定熟知对方的情况,不会把罗氏的籍贯记错或者写错。重要的是,这是出于罗贯中同时代人的记载,一般说来较为可信。
除去这条史料以外,孟繁仁、郭维忠先生根据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题晋阳罗氏族谱图》的线索,在太原市清徐县查访到了清代同治壬申年(公元1872年)重修的《罗氏家谱》,证明在太原一带确有世居于此的罗氏家族。
该家谱是一部表格式谱书,内载元末罗氏第六代罗锦,娶妻智氏,生有六子,其中长、三、四、五、六子的名字均列谱中,而次子只注明“外出”。
查《罗氏家谱》中,“外出”者有数十人之多,俱一一写了名字和去处,惟有罗锦的这位次子不录名字,不载去处,很显然已被家族除名。
在罗家第七代“才增”的儿子中,有个名叫“罗定”的人,此人应是罗锦被除名的次子的侄子,没有著录其妻、子,只注明“在湖广”三字,说明他也是个闯荡江湖的人物。
后来演化到清初小说《善恶图全传》中来,在其出场时有这样几句话应值得注意:
冲爷说:“你姓甚名谁?”“俺姓罗名定。”“你莫非江湖上称为醉天神么?”“然也!”……冲爷细说一遍,随引罗定见李雷,叫声:“恩爷,此乃是孩儿同乡,是一位英雄好汉,乃是罗贯中令郎,名叫罗定,盖数第一条名*。…….”
就是这个罗定,很可能为了江湖上的需要,暴露了自己与罗贯中的嫡亲叔侄关系,到了小说里面则演变成了“罗贯中的令郎”。由此不难推断,那位被“除名”的罗锦的次子很有可能就是罗贯中。
那么,这位小说家究竟犯了什么大逆不道的罪名而被家族除名,很可能与他参与撰写“倡乱”小说《水浒传》有关。
那时的小说家本来就属社会末流,再有“倡乱”之作,更使家族“蒙羞”。罗家向以名门正户自居,很有可能要把罗贯中除名。这样看来,罗贯中的老家应为太原。
有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善恶图全传》本为小说家言,不是史实,焉可相信?说罗贯中为罗锦次子,也缺乏有力佐证,怎能想当然地推断那位外出“除名”者就是罗贯中呢?因而说罗贯中为山西太原人不免有些牵强附会。
再看东原说
。
这种说法似乎更直接些。它的依据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和其余小说作品几种版本的题署。今天能见到的计有《三国》八种,《水浒》四种,其他小说四种。
如《三国志传》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双峰堂刊本、《三国全传》万历二十四年诚德堂刊本、《三遂平妖传》万历年间王慎修刊本、《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四回本清坊刊本等,明白题署为“东原贯中罗道本编次”、“东原罗贯中编次”或“东原罗贯中参订”。
这很可能就是罗氏本人的题署。而且古代文*都有在自己名字前面冠以原籍地名的习惯,作为大手笔的罗贯中岂能不知这点题署常识?他又怎会不这样题署?
那么,“东原”又是哪里呢?考《书经·禹贡》“东原底平”句,宋人蔡沈集传说:“东原,汉之东平国,今之郓州也。”因此,罗贯中的籍贯应是山东郓州,即今山东东平一带人。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这几种版本都不算早,焉知不是书商故意捣鬼,那么请看庸愚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的说法:“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这一记载距罗贯中辞世不足百年或一百年稍多一点,对于小说作者的原籍不难弄清。
而且,作序的庸愚子即金华有名的大文人蒋大器,此公出身名门,喜好考据,既要为人作序,岂会在这样的重要问题上出错?
坚持东原说者同时认为,《录鬼录续编》只是一个抄本,极有可能把“东”字的草书误看成“太”字。抄本作者贾仲明祖籍山东淄川,又与罗贯中为忘年交,多半是喜欢这位小老乡的过人才气,加之又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才与之结交。
因此,罗氏为山东东原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
还有,罗贯中与施耐庵合写的《水浒传》中,有一个东平(即东原)太守名叫陈文昭,此人是作者下功夫描写的唯一好官。
而陈文昭在历史上又确有其人,他也是赵宝峰的弟子,罗贯中把这位老同学安排在自己的老家当官,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关于罗贯中的原籍,以上是最常见的两种说法。除此以外,还有几种说法,不过都是寥寥数语,更少依据。
也有人认为,罗贯中的原籍是太原不假,其祖先可能是随康王南迁而至钱塘的,故罗贯中应为钱塘人。
也有的说罗贯中老家原在东原,元末*,山东祸深,为了不遭枉杀,举家迁居慈溪,因而有“慈溪”之说。
还有的说,罗贯中生在太原,稍长就离家出走,曾在慈溪、庐陵一带住过,后来为写《水浒传》而迁居离梁山泊不远处的东平(即东原),他在这里居住的时间最长,也在此处成名,东平成为他的落籍之地。
这些说法比较转,颇有一些圆滑的味道,可惜都无史料佐证,只好置之不论。总之,关于罗贯中原籍的说法,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而且不管“太原说”还是“东原说”,皆有一定根据。
目前看来,似乎前者的理由更充分些,所以一些权威工具书或教科书等,皆从“太原说”。
罗贯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当之无愧地进入世界伟大作家的行列,可是,有关他的生平身世却难查考。今天能够见到的,只有贾仲名的《录鬼簿续编》、王圻的《稗史汇编》和田汝成的《西游游览志余》等史料中的零星记载。
既看不出他的职业,也难察知他的行踪,更不知其主要事迹。
之所以出现这些缺憾是不难理解的,一是当时的小说家难入品流,受到正统文人们的鄙视,形同街头说书艺人,没谁乐意为他浪费笔墨;
二是罗贯中的*地位不高,没有官场活动,难以被人注意,加之他的小说又有“倡乱”嫌疑,受到官方排斥,不可能给他立传,杂史、笔记中也难让他容身;
三是从《录鬼簿续编》来看,罗贯中性情孤傲,与人寡合,自己封闭自己,无形中削弱了本身的知名度。这样,他在当时不仅得不到广泛的正面宣传,还受到一些狭隘文人的中伤和诋毁,甚至对其无中生有地谩骂和诽谤。
如王圻在《续文献通考》中就幸灾乐祸地说:罗贯中因写《水浒传》,“变诈心端,坏人心术,说者谓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
所幸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疏远和忘却这位杰出的小说家,至今在江苏大丰、兴化、苏州和浙江杭州、建德等地,还广泛地流传着他的一些轶闻逸事。
当然,传说终究也只是民间传说,难辨真伪。有关罗贯中的生平,在《稗史汇编》“院本’房中有这样几句倒是值得注意:
“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
这里说到的几个人,多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宗秀事迹不详,关于葛可久,从明初金陵人陈震的《草堂清话》中可知,此人精通医术,曾任平江医学教授,又长于文学,曾经考取过举人,但没有发现有什么举大事的行为。
罗贯中的“有志图王”是什么意思?是他看到元末天下大乱,有志要为朝廷安定社稷从而取得封王赐侯的荣耀,还是趁着社会动荡之机想要造反为王?
有人分析罗贯中的作品认为,他既有“倡乱”思想,为元代统治者效力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他真有报效朝廷的*,当会在家好好读书,以求科场一逞,决不会在江湖上四处闯荡,更不会以此满足封王赐侯的奢望。
有人分析,《稗史汇编》本是小说写法,材料大都来自传闻,有关罗贯中“有志图王”的说法并不可信。试想,罗贯中真要有此志向和才气,碰上元末天下大乱的机会,他怎能默默无闻地蛰伏不动?
早应在社会上闹出了点动静,至少可以留些檄文、宣言、告示之类的东西。何况像小和尚朱元璋、“才不及中人”的盐贩张士诚等都纷纷出来“图王”,罗贯中就算逊色于他们,也该有点“图王”的蛛丝马迹,为何诸多史料包括各地方志均不见记载?
所以王圻记下的这种说法很可能只是传言,实际并无其“志”。
但也有人认为罗贯中确实有“图王”之心,如清代画家徐谓仁在《题东表徐钠画》云:“施耐庵感时政陵夷,作《水浒传》七十四,罗贯中客伪吴,欲讽土诚,续成百二十回。”清代另一学者顾苓也认为“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还有人说他后来投降了朱元璋;这似乎更加符合“乃遇真主”的说法,所谓“有志图王”,不算虚妄。
通过以上分析,有关罗贯中的情况至少有以下两点可以肯定:第一,他的一生飘忽不定,否则,有关他的籍贯不会有四五处之多。
第二,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一生写了几十种作品,既有风格清新的诗词,也有情景动人的杂剧;既有街头里巷的“说话”,也有流传千古的小说。可以说,他是个不甘寂寞的大文人。
文人也要吃饭,罗贯中以什么手段谋生?他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能写成那么多的传世作品?
他是一个塾师,不可能云游天下?他是账房先生,怎会有这么多时间去搞创作?他在街头占下,哪来这么大的财力?
李殿元先生认为,罗贯中的职业似一出版商,或者他本人就是一家流动的出版社。
古代外出谋生的人,基本上都是商人,罗贯中有着出众的文才,擅写小说、杂剧、诗词等,他不可能去贩卖别的什么货物,而忽视能展示其长的写书、贩书。
那时,没有以写作为生的职业作家,罗贯中当然不会只管埋头写作而不推销自己的作品,他一定要和贾仲名这种“书会”的人士拉关系,贾仲名才会把这位“忘年交”记到了作家“通讯录”里。
罗贯中是出版商,但他又不像固定不动的刻书人,他需要常在全国各地走走,而且他的写作具有一定职业性,否则,不可能写出那么多的作品来。
罗贯中是不是个出版商?上面这种分析也仅是一家之言。
有人提出,罗氏既为出版商人,又写了几十种作品,不管刻本、抄本都应该多有发现,为什么至今无一存世?《三国演义》是部人见人爱的作品,为什么在明弘治年间才成书,又迟至嘉靖壬午年(公元1522年)才刻版?可见罗贯中这个出版商名不副实。
当然,他是否为一出版商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他能跻身于世界伟大作家的行列,主要是其作品非同凡响。否则,不论他走了多少个地方,也不管他怎样变换写作手法,最多赚些润笔银子,决不会挣来一个伟大作家的头衔。
罗贯中尽管在正史中没有一席之地,可是他却在历代人民的心中树起一座丰碑,而且将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采。
关于罗贯中的资料:到底是山西人还是山东人,史料这样记载
抄本作者贾仲明祖籍山东淄川,又与罗贯中为忘年交,多半是喜欢这位小老乡的过人才气,加之又有共同的爱好,所以才与之结交。因此,罗氏为山东东原人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还有,罗贯中与施耐庵合写的《水浒传》中,有一个东平(即东原)太守名叫陈文昭,此人是作者下功夫描写的唯一好官。而陈文昭在历史上又确有其人,他也是赵...
罗贯中是香港人吗?
《三国演义》序中写“东原罗贯中”山东人认为蒋大器是山东人,东原在山东省东平县,便顺理成章地推定罗贯中也是山东人了。可是,后来有学者找到依据认定蒋大器为浙江金华人,山东一说便失去了基本依据研究者动摇了罗贯中为山东东原人的说法。 有学者把罗贯中写在《水浒传》里的陈文昭,东平官,也说成是赵宝峰的一个弟子陈文...
罗贯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戏剧家,罗贯中和他的作品(13张)山西太原府祁人(今山西祁县),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曾客居东原(今山东东平)。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
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
然而,在2006年的四大名著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施耐庵实际上就是罗贯中。他们认为,《水浒传》在明初被禁,而罗贯中是山东人,施耐庵的相关资料却难以找到。因此,他们推测施耐庵可能是罗贯中为了避免祸患而使用的笔名。这一新观点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一些学者仍然坚持传统的师...
为什么四大名著的作者,有三个是江苏人?除了罗贯中是山西的。。。
因此也有人说作者其实就是罗贯中。西游记说是吴承恩著,据说就是县志里一条间接材料,没有直接证据。反而丘处机著的呼声也不小,丘处机山东人。红楼梦的曹雪芹也很有争议,但是即使是曹雪芹著,也仅仅是他祖父父亲在江苏做官,按照户籍他是河北丰润或者是辽宁铁岭人 ...
《古本水浒传》120回,是施耐庵原作吗?
学术界第一次知道有这样一部书存在,可能是在1975年。当时,上海复旦大学编的一本《水浒》资料中将梅寄鹤先生的《古本水浒》序收录进去了。但由于《古本水浒》留存已不多,看过此书的人也就很少了。这部书的作者究竟为谁?这显然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定论的。现在整理、校勘、重排出版,它将为学者、专家...
四大名著水浒传作者是谁
若问及谁是《水浒传》的作者,想必大多数人一下就会想到施耐庵,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曾这样告诉过我们,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作者就是施耐庵。关于宋江其人,历史上确有记载,说的是山东人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聚义的故事,其真人事迹在南宋时期即在民间有所流传,说书人将其编撰成评话,在原本故事上加以...
山东人是山西人迁徙过来的吗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最初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一带,这主要是因为元末明初山东的战乱和黄河泛滥都在鲁西北、鲁西南地区,但经过明初的再迁移,移民就分布到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了。据笔者对山东地区的家谱、碑文、地方志和收集的信函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山东地区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主要分布在92个县(市):济南、历城、章丘、长清、...
知道为什么罗贯中偏向蜀汉么
从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进步的,它不仅判明了刘备、曹操的是非,且反映了王道与霸道,即仁政与暴政的斗争,而归根到底,是暗示着人心思汉,希望早日摆脱异族的黑暗统治,恢复汉族政权。罗贯中生长元末,他创作《三国演义》,宣扬“拥刘反曹”,实是恋宋而反元;而在罗贯中之后...
对诸葛亮的评价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