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4-17 05: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8 23:00
相传“过桥米线”源于滇南蒙自县外的同湖,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广州人喜欢它,原因很多,一则本身亦有吃米粉的传统,加之配料健康,汤汁鲜浓,不热气不上火,爱米线者众。只不过,但凡异地“舶来”美食,总有这样那样的“水土不服”,于是,“后广州”式的异地美食开始大行其道,连云南特食“过桥米线”也在广州大玩本土化!
“后广州”的过桥米线怎么玩?位于西濠二马路的南国风味过桥米线的李老板细数米线本土化秘笈:
秘笈一:“玩”油。吃过云南地道蒙自过桥米线的人都知道,它不仅汤浓且油重,“照板煮糊”搬到广州一定“撞板”,因为广州人饮食偏好清淡,近年更注重饮食健康,不论男女老少皆对油腻说“NO”。但不用重油,无法将热量封于汤内,汤不热,如何浸熟粉和配菜?
李先生笑笑,这可是一个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条秘笈来了,关键在碗。
秘笈二:“玩”碗。碗一旦能保持高温,就不会“偷”走汤的热量,汤自然保温时间长。
秘笈三:“玩”汤底。这一条可是商业秘密,只能告诉一半,熬制汤底四大宗旨:清、浓、爽、鲜。四大宗旨互为矛盾,可清难浓,可浓难爽,可爽难鲜,最考功夫,李先生说,只有真正用心做米线的人才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秘笈四:“玩”配菜。汤是基础,配菜才是点睛之笔,选料新鲜是自然的,各种配菜如何相得益彰,考的是各人心思,并无常规。师傅的心思,食客们一吃就吃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