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太极拳首先学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0:1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1:17
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对于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就是必须要有一位明师教授给你太极拳,使你少走很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若是自学的话且不说能不能学会,至少会在动作上达不到正确、规范,使之误入歧途;从另一方面讲,太极拳的核心是讲究意会的,若没有老师指点,自己永远是练不会的。
练拳之前的热身运动(活动);之后练太极拳的基本功;然后练拳(拳架),动作正确、规范,在太极拳的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指导下去练拳(拳架);保证每天4个小时以上时间,几十遍的去练拳架。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要求如下: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可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或故意内缩;背——舒展伸拔,称为“拔背”,不可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灵活,不可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可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使劲力贯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2:35
运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运动不当或运动过量都可能造成运动性损伤。目前,我们国家的中老年运动性损伤中,健身损伤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主要原因:一是运动量不恰当,有些初学者急于求成,运动量过大,或者架子过低造成了腰、膝、踝关节的损伤;二是方法和要领没有很好地掌握,所做动作不符合身体力学的要求。这些,被统称为技术动作不正确所造成的损伤,以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还有些群众体育组织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盲目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使一些不具备教学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学队伍,这些人员自己还没弄清太极拳是怎么回事呢,用错误的方法教别人怎么能不受伤?像前些年闹得纷纷扬扬的瑜珈功事件,就是一些才学了两三个月瑜伽功的练习者办班教学,造成了许多学员的运动性损伤,影响极其恶劣。在太极拳的教学中,也有一部分学练者因为受伤而退出学习的。因此,教拳者要首先教会学拳者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伤,学拳者也要先学会在练习过程中不会造成运动性损伤,这是学会太极拳的根本前提。只有避免了运动性损伤,才能把太极拳的学习坚持到底,也才能达到用太极方法健身的目的,这是受用一辈子的大事。
首先,要提高对太极拳的认识。要分清太极拳这一健身方法,与体操和舞蹈等其它健身方法的区别,这主要是对教拳者的要求。对于学拳者,虽然不十分懂太极拳,但在选择老师时一定要注意,千万不可选择一个把太极拳当舞跳或者当操作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很难把技术动作讲清楚。
第二,学习过程不可过快、过急。过快是学习毛草不细致,致使技术动作不能深刻领会;过急是急于求成,练功过苦,或架子过低,或运动量过大,所造成的关节疲劳性损伤或韧带拉伤。初学者最好采取高架位练习,稍微年轻或者有些基本功的可采取中架位,不建议采取低架位。授课时间以每天一小时为宜,如果超过一小时,中途要休息一次,总量最多不可超过两小时。
第三,力求正确掌握好技术动作。先练站桩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马步桩简单易学,只要掌握好要领,随时随地可以练习。但是站桩功太单调、枯燥,很不容易坚持。可以在每次训练开始前练习,同时做好运动的准备活动,如:伸筋、拔背、压腿、活动关节等。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膝盖的使用方法。比如:在重心转换时,有些初学者往往用胯顶撞膝盖移重心,这样膝盖一下子就超过了脚尖的垂直线,使得膝盖尖成为受力的中心点,这是初学者膝痛的主要因素。正确的做法是:先曲膝盖,膝盖的方向要与脚尖保持一致,上身和腰胯随着膝盖的弯曲速度慢慢移动,完成重心的转换,在这一动作过程中要注意收腹。先曲膝盖,可以掌握好膝盖尖的位置不过度,这样力点直接落在脚上,减少了膝关节受力,收腹可以使上身保持中正,不崴胯。这就是太极拳的上下相随。据说陈式太极拳的名师陈长兴被人称为牌位大王,就是因为他在习拳过程中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其实,这更是使腰膝关节不受伤的好办法。
很多初学者把注意力放在太极拳的手臂动作上,从而忽视了太极拳的腰腿部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