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1 09:2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9 05:27
是由于海水的地势比河水低,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始终会受到地球对它竖直向下的作用力,所以才会出现“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
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9.8N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扩展资料:
中国地貌形态大势表现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到海面以下的大陆架,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梯:
横亘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中国地势第1阶梯,号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从青藏高原往北跨越昆仑山和祁连山脉,往东越过横断山脉,地势显著下降,大部分平均海拔1000-2000米,局部地区在500米以下,属地势的第2阶梯。
从第2阶梯往东,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直至海滨,海拔多在500──1000米以下,主要是丘陵、低山和平原交错分布的地区,属于地势的第3阶梯。自北而南有几乎连成一片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平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9 05:33
首先,您需要先了解“海”的定义(网页链接)。
其次,通常情况下是河水向海流,但不排除海水倒灌的情况发生。
另外您需要判别“大陆”和“海洋”的区分,由于地质运动产生的大陆决定了其相对海拔较高,水向低处流的现象可以这么解释。
最后,不排除,水能够向高处流的可能性,实验也能够证明,这同时也向我们印证了,凡事没有绝对的说法,有的只是大多数认可的公理。
愿您精勤博学,学以致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9 05:25
一般河水的水位高,所以总是河水流到海里,但干旱或台风的时候河水水位下降或海水水位上升也会出现海水倒灌。
出现海水倒灌是由于海水经地表到达陆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经地下到达陆地。海水倒灌,这是我国沿海地区普遍存在且日趋严重的问题。其成因主要取决于地质结构、岩层密度和取水量。
地下水的过分开采,也是引发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在许多城市和工矿区,地面来水不够用,就打井抽取地下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的发展,采取地下水的量越来越大,而地下水的自然补充和恢复又跟不上,如此入不敷出。
扩展资料:
河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河流不断地将淡水输往海洋,在河口附近海域与海水混合,并因此形成低盐的河口混合水,又称冲淡水。由于冲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它浮托于海水之上,在惯性和浮力的作用下,呈羽状流形式向海扩散。
当低盐的冲淡水在上层向海扩散时,高盐的海水则以补偿流的形式从底部楔入到冲淡水层之下。由于两者的密度差异,在冲淡水与海水之间便形成一个界面。
该界面向河口方向倾斜,在海面上表现为一条呈弧形分布的线,这条线大体上代表海水与河水的分界线。
在界面附近的海面上经常出现泡沫线,有时还可以看到油污、塑料、木头、玻璃瓶及动物尸体等污染物和废弃物构成的碎屑线,这些成为了判别海水与河水分界线的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倒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9 05:27
第一句:海水与外流河水是相通的。内流河、湖水是不可能连通海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