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即将到来的长寿社会准备好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10 13:2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05:59
科学技术、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的平均寿命预期也越来越高,据说现在30,40岁的人能活到100岁是大概率事件,这可真是令人欣喜的事,谁不想长寿呀。
细想一下,好像也不是那么美好,毕竟现在我们身边能看到一位百岁老人是极其罕见的事,至少我身边认识的人还没有,只是在媒体在看到过。如果说百岁老人像如今30,40的人这么常见,那得需要动用多少社会财富来供养这么大比例的超高龄老年人口。
长寿社会将会改写由传统农耕社会定义的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的年龄标准了。现如今国人平均寿命已达近8旬,也仍然将35岁定义为中年人,不少年轻人在跨入3字头的年纪时,都会非常感慨青春已逝,中年将至的危机感。
我国在建国初期人均寿命仅为40岁左右,过差不多70年,如今已达将近80岁了。现在才活到30,40岁的人,都大家公认为是英年早逝了。短短几十年, 平均寿命就增长了将近一倍。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人类从来没有这么长寿过。任何自然变化以及社会变革,都无法与平均寿命的延长同日而语。
再看看如今职场中,看看那些招聘广告信息里描述的不少岗位仅招聘30-35岁以下的,到35岁就中年危机,成为某些企业裁员首选。家庭里,到40岁就中年夫妻闹婚姻危机了。我们还在用传统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几千年前的观念,来对待现代人均寿命近80,以及不远的未来即将到来的百岁人生的社会,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观念的改变真的非常艰难,改变已经固化的观念如同在已经板结多年没有肥力的荒漠土地上重新长出庄稼,比那个还难上加难。
像如今不少高学历职场女性在事业上做得风声水起,而她的家人、亲朋好友也不一定都能支持赞赏,在这样的年代依然还有不少人(也包括部分女性)持有女人应该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不用在职场上像男人那样拼,根本不值得的观念。
很多新生事物的出现,也都是先有意识形态上的出现即观念先行,然后才慢慢有实物形态的问世。虽然联合国也在不断的公布现代人的青年、中年、老年生理年龄的标准变化,而现实中大多数人还是以传统的标准作为参考。
《百岁人生》里讲,传统的三段式人生:求学、工作、退休养老必将慢慢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很快登场。在长寿社会里,最让闹心就是养老的钱可能不够用。延迟退休年龄、鼓励已退休但精力体力仍旺盛的老人继续留在职场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在长寿社会里有很多已退休的60,70岁老年人仍然在工作很会常见。很多大陆游客去到香港都能见到很多开出租的司机都60多了,在大陆人在这个年纪基本退休到处旅行或帮着带孙辈,几乎见不到还在当出租车司机的。
韩国文化心理学家金珽运2020年出版的新书《偶尔也需要强烈的孤独》,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解读孤独。2012年,满50岁的新年那天,他辞去大学教授的工作,前往日本京都学习日本画,开始投入梦想已久的绘画生活,埋首创作。
作者在书中提到在日本,孤独其实是常态。比如他,一个年过 50 为了学绘画而远赴日本的老龄留学生,租住在单间公寓,一个人做饭吃,平日里独来独往都不会觉得别扭,就连一个人去饭馆吃饭也不会觉得尴尬。因为日本是一个“孤独友好型社会”,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对于“孤独”自然地接纳。大部分提前进入老龄化的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长寿的国家,孤独是正常的。
在中韩文化氛围里,一个住、一个人吃饭、看电影等说出来会被很多人认为过得不幸才会如此,与人同食同住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才正常,没人同行或是独居老人是会被很多人认为是过着悲惨的生活。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上,人们都是群居在一起,独居也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大多数人也还没有学会应对独自生活的良策,少数人已经开始索之路。从孤独被认为是一种“病”,到所有人承认这是一种正常状态,这中间要走的路还很长。
我们要为长寿社会做的各种准备,才刚开始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