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古人称八寸为咫。成语“咫尺天涯”,原指距离虽然很近,但是很难相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12 06: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5 13:17
从“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
——古今通信交通之变化与亲情友情之变迁
邹阳
古代臣子年老了便向皇帝上书请求“乞骸骨”,即要回到故乡养老。如果皇帝恩准,那么自可叶落归根,颐养天年;如果皇帝不准,那宦游之人就有可能要埋骨异乡了。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游子不能归乡,所以有人为了宦途而割舍亲情乡情;有人为了顾念亲情乡情而远离宦途。古人出门远游,既有“父母在,不远游”的训诫,也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勉;古人远离家乡,既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心理,也有“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言。
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那些游子的吟唱,怨妇的情思,已成为一页页风干的历史,如同一张张发黄的画幅,被历史长河的浪涛打到了遥远的无尽头。我们已无须面对“走出去”的两难境地。走出故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成为时尚。一部“全球通”可使你在世界任何角落毫不费力地与亲人联系,即使在危险的战场,军事卫星也能方便地将你的平安消息传递给亲人。
然而,当我们从亲情、友情的角度来审视古今之发展与变迁时,不能不发出“人心不古”的感叹。古人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纯真情愫,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豁达乐观。当你谈到那些怀念亲情的千古名篇,仍为那已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伤痛而悲伤时,你能说古人是不幸的吗?他们虽然远离天涯,而彼此的心灵却近在咫尺。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放眼现实,现代人的交通与通信可使“天涯”变成“咫尺”,但心灵的距离比实际的空间距离更难逾越。年轻一代接受的是与父辈、祖辈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他们的欲望和追求往往不被长辈所理解;而从宏观的角度看,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对传统的儒家的价值体系造成的冲击几乎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个道德标准不一的社会里,人们难免会产生迷惘、抑郁、烦躁的心理。这种心理因别人难以分担而不愿向人倾诉。思想上的阻隔带来亲情交流上的障碍。据报载,不是有个北京女孩在青藏高原上伴古尸而眠、与风沙共舞声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而回到生她养她的北京却没有一个温暖的家吗?不是有许多人深夜手握电话却不知有哪个号码可以打出吗?这是现代人的悲哀,也是现代社会的悲哀。
自“人猿相揖别”以来,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以自己的智慧,不仅征服了自然界,也使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永远是向前的,现代社会的成就是古人不敢想像的。我们的先进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要通过改造社会关系来解决人们的精神危机,实现人类真正美好的未来。
在技术落后的时代,咫尺之间,人们感觉如同天涯一般遥远。在当今时代天涯一般的遥远,人们却觉得如同咫尺之遥。空间距离由于技术的进步仿佛缩短了,而人们的情感距离有什么变化呢?在技术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要关心心灵之间的距离呢?这则训练题突出了科技发达的社会中,由于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与人之间日益冷漠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