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1 22:2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1:04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古代,大大小小的官员,贪污是非常多的。而明朝后期和清朝的时候由于监管不严,这种贪污现象更加普遍,官员们贪污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除了高风险的直接收受贿赂,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贪污方法,其中最著名的两种是淋尖踢斛和火耗。
所谓淋尖踢斛,就是老百姓把粮食交给官府,在装粮食的容器里面堆得高高的时候,官员突然如武松一般飞起一脚把堆起来的粮食顶部一踹,踹下来的就是所谓的运输“损耗”,老百姓只得重新把粮食补足。
火耗则是百姓上交的银子很多都是细碎银子,上交到国库时需要将它熔炼成规整的形状,这期间会有一部“损耗”,其实也是由得官员自己说了。这两项贪污“绝技”,在当时属于朝廷默认的“合法收入”。
我们要说的“天下第一大清官”是清朝的赵申乔,他是公元1644年生人,出生在江苏常州一带,他非常聪明,在26岁就考中了当时清朝的秀才,入朝为官,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利,一路高升,最高做到了刑部主事。到了康熙五十九年,他已经年纪非常大了,加上年老多病,康熙却“仍奖申乔清廉,令在官调治。”。
那么赵申乔的“清官”具体“清”在哪里呢?
最主要就集中在赵申乔从来不向老百姓拿“火耗”,每次别人都在绞尽脑汁怎么把火耗多报上去一点儿的时候,赵申乔总是如实汇报,不多拿老百姓得到一分钱。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火耗,这是当时官员“合法工资”的一部分,而且他们随便加一加,就足以让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
赵申乔放弃了火耗银子,赢得了康熙的嘉奖,称呼他是大清官。因为有了赵申乔这个不拿火耗的对比榜样,康熙也就能够对其他官员究竟在火耗上面拿了多少银子心里有数了,所以赵申乔受到了康熙的特别关照,直到他年纪很大的时候仍然对他委以重任。
然而以清廉著称的赵申乔却有一个“二世祖”儿子,他的第二个儿子名叫赵凤诏,赵凤诏可能是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秀基因,从小就特别聪明,年纪轻轻高中举人、进士,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的赏识,一方面他本人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他有一个“天下第一清官”的父亲,而且皇帝也看好他,所以其他大臣都特别将就他。
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让赵凤诏有一种优越感,时时刻刻觉得自己很厉害,与达官显贵说话的时候也往往一针见血,一点儿情面都不留,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那些人不敢直接去和他作对,但是背地里却有一套手段来对付赵凤诏。
大家一想,赵申乔是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一大清官”,找赵申乔的麻烦不是很好找,但是赵凤诏这个年纪轻轻又没大没小的毛头小子的麻烦就比较容易找了。也不知道是赵凤诏是真贪污还是假贪污,反正赵凤诏就是奇奇怪怪的被人抓住了把柄,这个人还不是别人,就是他的上司。
他的上司向康熙参了一本,说赵凤诏“受贿三十万”。后来不知为何又查出确切的证据证明赵凤诏“赵凤诏勒索银两174600两”,这么多的钱也不知道赵凤诏是怎么弄来的,他自己居然都说不清楚这些钱的来龙去脉,可见他这个“贪官”做得十分的糊涂。
然而这些证据被报告到康熙那里之后,本来以为自己的官员都是亲政爱民的好官,就算是没有赵申乔那帮清廉,至少也没有干过太多的贪污之事,谁知道赵凤诏一下子查出贪污这么多银子,气得康熙大骂赵凤诏是“天下第一大贪官”!然后下令将赵凤诏斩首示众。
儿子犯了这么大的罪,在当时的法律情况下,赵申乔是很有可能被株连的,不过康熙虽然是在愤怒当中,但是还是很有理智的,他也知道贪污这么多的肯定不是赵凤诏一个人,只不过这个倒霉蛋赵凤诏第一个被查出来罢了,为了以儆效尤,康熙必须严惩赵凤诏。
而且清廉能干的赵申乔是当时大清朝少有的大清官,很多重要的事情都需要赵申乔去处理,国家的许多责任也只有赵申乔才能当得起,所以他并没有处罚赵申乔,反而抚慰了赵申乔几句,让他好好做官,多为朝廷奉献一点儿力量。
虽然康熙没有责备赵申乔,但是作为“天下第一大清官”的赵申乔却养出一个“天下第一大贪官”的赵凤诏,赵申乔的一世英名差不多也被他儿子毁的一干二净了。从此赵申乔一直郁郁寡欢,不久之后就因病去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1:08
父亲是赵申乔,儿子是赵凤昭。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1:02
赵凤诏的父亲是天下第一清官,而作为儿子的赵凤诏却是第一贪官,康熙说了七个字:水至清则无鱼,说的是天下贪官多,自己可以忍受一些小贪。但是和父亲的清廉一对比,赵凤诏的贪污让康熙忍无可忍,于是将赵凤诏斩首示众。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8 11:03
这个巨贪便是清朝的赵凤诏,而他父亲赵申乔,却是清康熙王朝“天下第一大清官”。赵申乔在26岁时就考中了当时的秀才,入朝为官,他的仕途一直很顺利,一路高升,最高做到了刑部主事,且为官清廉。到了康熙五十九年,他已经年纪非常大了,加上年老多病,康熙却“仍奖申乔清廉,令在官调治。”这七个字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