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啊!!!春夏秋冬都行的...跪求啊。急急急急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31 12:3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7 17:04
爱的哀歌
——读“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之《湖》《海》有感
非拐弯抹角 文
(图片来自网络)
爱是一首寂寞的哀歌。
这几日,因了陈子善、蔡翔主编“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之《湖》《河》(林凌编选)、《海》(项静编选)、《山》(张帆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缘故,玩也没玩好,看也没看好。
何故?其实,到现在为止,也仅看完四本中的一本半,即《湖》与《海》。只是前辈的文笔,在世还是已逝的,太好,太文气逼人,导致自己见贤思齐、喜而生畏。
这一套丛书远不止这么多。按照扉页的前期公布,出版计划乃四小套,共十六本,以“春夏秋冬”“山河湖海”“风花雪月”“醉生梦死”四个成语的嵌字设计,很见策划、主编的匠心。那日从三联买来,如果仅是因为策划,不一定买;如果仅因主编陈子善,不一定买。缘故无他,囊中羞涩也,再说三联中荦荦大满,自己想购之书还是不少的。至于几经选择,最终留下这见到的四本,应该还是缘于文字、内容了吧。封面设计还是一般,内文纸质还好,属于那种浅黄,字的大小小四,似乎是1.5倍行距。
至于读的情形,要是用“如饥似渴”表达,也许有人嫌我夸张,或是矫情。但事实如此,没有半点夸张。
自己首先抓到的是林凌编选的《湖》。按作者年代,又分四小辑。虽然主编设定“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可是这“现代”范畴与文学史上的还是有别,属于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经典散文的综合。因为所观所感所写都与景色有关,又加各位大家大多爱慕名寻迹,所以笔触之下常在描写同一景象,比如西湖,比如大明湖,由此而各炫其技,各展其能。每篇文字都是精美,让我惊叹不已,而且羞惭万分。因为同沐中国文化,同染汉字之河,而自己与他们的差别竟是如此之大。
先不说他们为文的技法,就是其选用的文辞无法不让人佩服。没有重样,而且贴切、精炼。我曾边看便思忖,这应该与他们从小注意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注意吸收,以及接受严格地传统教育有关。耳濡目染,所思所想,下笔成文,涉笔便成趣,因为受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其文其词很讲究格律平仄,字面呈现的色彩也很抢眼。那种词汇的积累与表达,感觉不到卢延让所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炼字困苦,满心体会到的却是手到擒来、随心所欲,一行行文字在书面上尽情欢悦地舞蹈,或是用舞姿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观照。
字里行间隐藏的情感奔突,或者文尾水到渠成,或者景色描写的选词中体会:
亭台楼榭,何莫非江山之助,当你看到破壁颓垣,虽然从这当中也看到寂寞萧条之美,然而总不能不有一种“繁华事散逐香尘”的空虚与惆怅吧。……
——《忆西湖》漱石 文
写景散文,无论怎么写,还是有其一定之规的。而就在“规”中,描摹或壮美或绮丽,或丰腴或瘦弱的景色之时,如何表现,或者说不言而明地渗透作者的情感见笔下功夫。一般人为此类文,总爱时不时地跳出景来,大声喊出自己的理想、人生观或价值观,生怕阅读者不知。但这本书里的大家似乎都避免了如此,除了精炼优美的文字为之助色外,更是用一种民主、尊重读者,或者说谦虚,似是而非的口吻表达出来。不似政论家,或者教师、导师类,明确指引,让你服从。她只是一种交流,就像民国日本魔手笼罩下的北平,那“太太的客厅”里的思想交锋、文化传播完全迥异于室外的暴力、隐晦、流血、欺凌与侮辱的。那时的那个斗室,让所有的参与者、著名的文化人如沐春风。即使愤慨,也是温文尔雅,不失绅士风度,属于典型的文人叙事风格和抒情语言。
他们摹景之技法也让我佩服。因为个人经历不同,或学贯中西,或饱读诗书,阅读很广。虽然大多使用移步换景之法,可是细节多姿。除了选择重点描摹,其中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朱湘《北海纪游》更是不同。他以与游人同游北海串起两人,尤其是白话诗歌创作以及未来走向的看法,不是随笔,却胜似随笔,颇像散文,内涵却丰厚于散文。
思考是渗透言语的内核。看着他们的文字,时而感觉自己离他们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之远。不敢言触摸,只是逡巡在他们的神殿外,妄图感悟他们前世的水色山光。
我想,自己是爱着他们,哪怕是寂寞地爱着,荒草丛生,青黄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