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法的自由价值?自由与权利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20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1

  一、法的自由价值
  (一)自由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把自由看成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是同人类的活动相联系的现实的创造性的积极状态。作为人群集合体即社会的个体,必须互相联系和合作,在社会中获得这种自由。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获得自由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人格独立。个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人,自由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定向,构成独立的个人,而不是由于具有某一团体身份或某一社会角色而得到确认。
  2.个人尊严。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人作为根本的价值主体,是当作其他万物价值的制定者,以及人自身价值的最终决定者而存在的。人通过自己自由的、创造性的行为而获得自己的尊严。
  3.抉择自由。能做抉择是人的特性,也是人生智慧的标志。不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可以使生命的意义增强;不断做错误的抉择,将造成生命的浪费。
  4.自我实现。从很大意义上讲,自由意味着人的充分自我实现。人生存的意义,在于其生命的体现和表现,而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是他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但自我实现绝不是脱离社会的“实现清高”。自我实现的结果必须有利于社会和人民。个人的自由与社会价值并无本质矛盾,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就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言,人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的自由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高尚的、健全的、自由的个人是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自由是人们从事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活动的权利。
  (二)法律上的自由就是对自由的设定和保障
  1.法律规定了自由的界限
  权利和自由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自由虽然也否定别人的任意干涉,但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自由不可放纵,须限自由于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孟德斯鸠写道: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人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有这个权利”。这就意味着:“自由不是人人喜欢怎样就可怎样”,而是“人人应该怎样就可怎样”。在国家生活中,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的。
  人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并作为社会的人来获得和实现自由的。其中,自由总是通过法律设定的自由。这种设定自由的范围、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的*、经济条件来决定的。因而,从社会的角度看,自由就是个人的自由权与他人、社会的权利(权力),以及个人的独立性与社会的统一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种种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的互相统一。从法律的角度看,个人依法享有种种自由,但负有不得损害社会和他人的义务。
  2.法律*自由的意义
  法律在实质上既是对自由的保护,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工具,这些*对自由是必要的。自由作为一个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要求和目标。自由是一具体的、现实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现实形态。它总是受制于现实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于是,便有自由的范围或界限的问题,便有对自由的*问题。法律自由,就是有着某种范围或界限的自由。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自由是剥削阶级的自由,法则是对剥削阶级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对劳动群众自由的剥夺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由是广大人民的自由,法则是对人民自由的保障,对少数敌对分子和危害社会的人自由的*。
  对自由的某些合理合法的*,在实践上有两种主要情形:
  (1)禁止自我伤害。例如规定自杀是犯罪的法律,强制接受普及义务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法律,强令摩托车驾驶员驾驶摩托车时必须戴安全帽的法律,禁止*和吸毒的法律等。
  (2)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在实践上是所有国家的法律*自由的内容。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的法律是一个国家实体法规范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刑法规范。而对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的处理,则构成了司法上的主要活动之一。
  二、法律自由和权利的关系
  (一)法律的创制应该体现自由法律作为规定人们行为规则的体系,提供着调整人们行为和进行社会合作的某种框架,确定了人们进行活动、交往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为人的自由提供了模式。
  不同性质的法律,体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和利益关系。因而并不是所有法律都可成为自由存在和实现的条件。恰恰相反,自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部法律发展史,恰是人类的自由理想与法律的冲突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史上不自由的时期要求表现这一不自由的法,因为这种动物的法(它同体现自由的人类法不同),是不自由的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虽然成为*所确认的原则,并广泛地在法的领域得以形式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与法律的冲突不再存在,西方标榜*自由,却总是以掠夺、*异族的实际行为来否定法律规定。在同样的意义上,如果认为自由就是做法律所允许和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从而严格依法办事就能获得自由,而不问遵守的是何种法律,自由就有被践踏、被毁灭的危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由的法律是与新的社会基础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法律必须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并同人民的意志一同产生,才能体现人的真正的自由,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自由是法律确定的多种权利和义务的复杂集合,各种基本自由必须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或一个体系,一种自由的价值在正常情况下,依赖于对其他
  自由形式的规定。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的一种形式制约
  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问题,那末,整个自由都成问题。只要自由的某一种形式受到排斥,也就是整个自由受到排斥,———自由的存在注定要成为泡影。”因此,在创设*和一般的法律中,必须使整个法律体系都贯彻自由的原则。例如我国*中,就赋予了公民*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权利和自由中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自由。
  (二)法律的实施应该体现自由
  自由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的实施。公民的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的,但法律并不是自由权的自动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必须在实际的权利行使而导致的具体的权利冲突中,通过对权利及其冲突的公正、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这就需要司法部门来衡量,同时亦需通过在社会生活中,将法律规则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即通过普遍守法来实现。例如针对行政对司法的侵入,便有司法独立原则的伸张;为了防止司法偏离,便有回避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等,这皆是保障公民自由权的实现。
  (三)法律之下的自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统一公民的自由权是行为自由和行为责任的结合,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统一。自由和责任、个人和社会,乃是公民自由权的内在矛盾。行为自由和行为责任是内在地联结在一起的。自由意味着人们应负起对行为的责任,负起控制其行为的责任,以及负起对其错误行为所引起的后果的责任。自由权是表示公民对法定利益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社会的,例如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等,公民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就意味着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或者影响到他人或社会生活,因而必须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民的自由不仅仅意味着对利益的占有,也意味着有义务运用其权利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公民一味地放弃权利或者超越法定权利的界线而行动,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或者就要接受法律和社会的惩罚,这种惩罚则是不可逃避的法律责任。我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乃是实现更广大人民的自由。
  法的价值是用“正义”、“秩序”、“自由”、“平等”、“公共福利”等价值辞来表达的。因为,诸如“正义”、“秩序”、“平等”、“自由”等价值辞,其本身就代表了人类生活最一般的需要和愿望,正义、自由、平等的社会秩序是历代人所追求的目的,这也正是我们当代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实现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自由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1

自由价值主义
杨宇成
序:全文大概6000字左右,逻辑较为严谨与清晰。
目录
一—自由价值的内涵
二—自由发展
1—自由
2—发展的权利
3—人性化的发展理念
a文化的多样性
b科学发展
三—价值
1—价值本身
2—价值竞争
a-价值竞争的含义
b-价值竞争的表现
c-合作与竞争
四—由自由价值看待问题
1,坚持原则
2,理性判断
五—理论感受

一-自由价值的内涵
自由的,以社会价值为竞争标准的社会。
二-自由价值
1-自由
意指由*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0世纪下半时期,以赛亚·伯林开始用“两种自由”的概念来划分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他认为,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觉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由是“去做...的自由”。而消极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很多人为了抵制自由观念,把自由的观念绝对化,认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否认自由的存在与意义。他们提出“自由王国”的哲学定义,指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事实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相对的自由。自由本来就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的为前提,是*的和有条件的。但这种*,并不意味着自由观念的无意义,相反,在*之外,存在广阔的自由天地,这恰恰是需要保护的。
而*主义者,反对的就是个人的自由和这些的自由天地。因为个人的自由必然会瓦解到*者行使的*统治。所以,在*国家,自由往往是不被广泛认可,其意涵也是受到刻意扭曲的。
对于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伯林提出过这样的说明:自由这个词的积极意义来自于个人希望能够做自己的主人。我希望我的生命及决定是取决于我自己,而非外在的任何一种力量。我盼望只是成为自己而非受别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工具。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主体,而不是一个对象;我希望我是由自己的理性及自觉的目的所推动,而不是被由外来的原因所影响。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人物,而不希望变成甚么都不是;成为一个行动者—去做决定,而不是被决定。…我希望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能动的存在,对于我所作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够通过提出我的想法及目的对这些选择作出说明。
根据上述的说明,积极自由的重点在于「能够做自己的主人」。当我能够做自己的主人的时候,我就不是别人的一件工具,我就不受别人的意志行为所支配。这时候,我的行为是由我自己的理性及自觉的目的所推动,而不是被外在的大自然或其他人所决定和驱使。换言之,倘若我们能够做到作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是自由的了。
在古拉丁语中,“自由”(Liberta)一词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与“解放”同义。英语中的 Liberty 即源自拉丁文,出现于14世纪。而 Freedom 则在12世纪之前就已形成,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
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决定当然是有条件的,是受到自己本身的能力、掌握的信息、外界环境的制约等*。但是人的意识可以自己按照各种条件的约束,自主的选择如何行为。如果这种选择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就可以说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强制和干涉,就是不自由了。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你自己求的,你想要的别人不愿干涉。”这个自由的准确称呼是自由意识,这是人的基本权利。自由意识下,无论自由意识会带来什么后果,人都会自愿承担,这就是人的如意选择和尊严。无论基于什么目地,对自由意识的干涉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行为。
从社会学说,自由是不要侵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为。对于与他人无关的事情,是人自己的事情,那么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事情,就必须服从不侵害的原则。否则,这个行为必然受到反击,至少是思想上的厌恶和不满。没有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善行,就是自由的行为,而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恶行,就是不自由的行为。正常的社会是鼓励善行,惩罚恶行的,并通过赏罚归正人们的思想,*人们相互侵害的发生,保护人们行善的自由。
从法律讲,自由就是不违法。然而实际上更复杂,因为法律有善法和恶法之分,善法是符合社会学的要求,*侵害他人的行为的。而恶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定只有按照其规定的行为才是允许的。因此,在实行善法的地方,社会学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是基本一致的。而实行恶法的地方,法律是*自由的行恶的工具了。
从*方面看,自由是人们有权选择自己赞同的执政者,也有权不选择自己不赞同的执政者。就像《道德经》说的,执政者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完全按照百姓的意愿管理国家。如果执政者不能做的时候,百姓有权更换,选择能够真正“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洛克在《*论》中提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与*。现代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人们的*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意识,维护人们行善的自由,并制止侵害他人的恶行。
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
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2-发展权
发展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权既是一项个人*,同时也是一项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一国范围,发展权首先是一项个人*。个人只有作为发展权的主体,才能充分地、自由地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但是,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赖的,没有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也就很难谈到个人的发展。因而,发展权必然是一项不可否认的集体*。第二,个人发展权,其诉求主要指向国家,集体发展权则主要针对整个国际社会。在一国范围,实现个人的发展权主要依靠国家。《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国家有权利和义务制定发展*,保障每个人发展均等和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在国际范围,实现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权则主要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国均有促进本国发展的责任。为保障发展权,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妨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各种障碍。第三,发展权是实现各项*的必要条件。《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只有在这一进程中所有*和基本自由才能逐步得到实现。
实现发展权的条件包括两方面。首先,对国家而言,一是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稳定的*和社会环境;二是每个国家对本国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享有永久主权,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三是每个人和全民族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进程、决策和管理,并公平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对国际社会而言,一是坚持各国主权平等、相互依存、互利与友好合作的原则;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民主、平等、自由地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三是消除发展的各种国际性障碍。发达国家应采取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面发展的便利条件。
3-人性化的发展理念
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 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在社会中,人性化就是满足人民的各类需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生产力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一味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人民的需要,绝不是社会主义,绝不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绝不是人性化的发展道路,绝不科学。为了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解放人民生存发展的自由。有些人把人当做机器,从事生产,试图建立一个人人都劳动不求回报从不玩乐,时时刻刻都生产活动的世界,这有何意义,每个人人就是要有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它是*主义最伟大的特点,它让世界丰富多彩起来。用科学发展观来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衍生出多样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生动的诠释人性化科学的发展理念。
三-价值
1-价值
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于*主义道德各项规范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提出来的。“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列宁提出要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变成群众的生活准则,其义亦然。集体主义是*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它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而全体人民也以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通过每个劳动者的集体努力来实现的,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发展,又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这些总评价和总看法,归根结底,反映了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多样性,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也具有多样性,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多样性。在众多利益中,存在两种基本利益,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也存在两种基本价值观念形态,即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因而,从利益在价值观中的本质性决定作用来看,在人类价值观体系中对其它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在于,每个人会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坚决反对利己主义,集体主义是价值竞争的基础,它保证竞争具有公平正义性,通过刻苦努力去获得回报,而非通过种族主义、垄断去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互的,是有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人互相鼓励帮助。对于极端利己主义者,没有任何必要与他们有集体主义的考量。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各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阐释。
2-价值竞争
平等不是均等,这是价值竞争的本质。
价值竞争,每个人都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觉悟,但最终选拔的是更有社会价值的人,而不是普遍的每个人。竞争表现在,价值观相同与不同社会价值的统一。何为竞争,就是强调区别性,强调不同之处。社会中每个人不要求有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参与竞争的人必须有。

社会需要竞争,努力才应该有回报,不努力不应该有任何回报。由于公平是竞争的前提,价值竞争具有严格的标准,没有社会价值,不应该获得社会资源。价值竞争本身,就是指每个人要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通过自己的社会价值参与社会主义中的各类选拔。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事实上,合作与竞争是一种对立关系。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它表现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价值竞争中的目的,都是为了去为人民服务,那些刻苦努力为他人着想,有社会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去获得更好的回报。有社会价值,集体主义的人,才应该去获得资源。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且伤害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就绝不是一个集体主义者。通俗理解为,社会价值竞争,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千千万人民大众一起更好地合作。
四-看待问题
1-坚持原则
社会中发生问题。首先,我们的价值观和大政方针没有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贯彻落实或是发展的不充分,发生问题后,应该做的是揪出原因,而不是把不信任转移到国家根本制度上。
2-理性批判
同样,也不能全部支持,不理性看待、剖析问题的,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贯彻落实无视。
五-理论感受
学习*给我最大感受就是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去了解国家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去了解重要性,从而去认同我们的各个制度。最重要的便是认同感。去了解原因,去理解与思考。重点是各个内容的重点和地位。当仔细学习后,会发现其中对人民极其重视,如果全部实现,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美好,实际的世界。让我们更好的去认同理解。
洛克在《*论》中提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与*。现代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人们的*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意识,维护人们行善的自由,并制止侵害他人的恶行。
全文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2

cjzacibrir15272660302011/12/8 15:36:03umoifyikgb86785886822011/12/8 15:36:03归纳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的基础;双层经营*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3*宏观*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 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 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 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 发展现代服务业2*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 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 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意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权利: 1* 内容: (1)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2)具体权利:a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b取得劳动报酬c休息,休假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f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h其他权利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1

  一、法的自由价值
  (一)自由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把自由看成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是同人类的活动相联系的现实的创造性的积极状态。作为人群集合体即社会的个体,必须互相联系和合作,在社会中获得这种自由。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获得自由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1.人格独立。个人首先是独立的个人,自由作为一种态度,一种定向,构成独立的个人,而不是由于具有某一团体身份或某一社会角色而得到确认。
  2.个人尊严。在世界万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人作为根本的价值主体,是当作其他万物价值的制定者,以及人自身价值的最终决定者而存在的。人通过自己自由的、创造性的行为而获得自己的尊严。
  3.抉择自由。能做抉择是人的特性,也是人生智慧的标志。不断做出正确的抉择,可以使生命的意义增强;不断做错误的抉择,将造成生命的浪费。
  4.自我实现。从很大意义上讲,自由意味着人的充分自我实现。人生存的意义,在于其生命的体现和表现,而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是他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但自我实现绝不是脱离社会的“实现清高”。自我实现的结果必须有利于社会和人民。个人的自由与社会价值并无本质矛盾,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就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而言,人是社会的人,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没有个人的自由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繁荣和进步,高尚的、健全的、自由的个人是文明社会的内在要求和价值,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自由是人们从事法律所不禁止的一切活动的权利。
  (二)法律上的自由就是对自由的设定和保障
  1.法律规定了自由的界限
  权利和自由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自由虽然也否定别人的任意干涉,但同时不得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自由不可放纵,须限自由于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孟德斯鸠写道:在一个法治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人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有这个权利”。这就意味着:“自由不是人人喜欢怎样就可怎样”,而是“人人应该怎样就可怎样”。在国家生活中,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的。
  人总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并作为社会的人来获得和实现自由的。其中,自由总是通过法律设定的自由。这种设定自由的范围、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制度的*、经济条件来决定的。因而,从社会的角度看,自由就是个人的自由权与他人、社会的权利(权力),以及个人的独立性与社会的统一性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个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种种权利,和必须履行的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责任的互相统一。从法律的角度看,个人依法享有种种自由,但负有不得损害社会和他人的义务。
  2.法律*自由的意义
  法律在实质上既是对自由的保护,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工具,这些*对自由是必要的。自由作为一个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必然表现为不同的历史要求和目标。自由是一具体的、现实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现实形态。它总是受制于现实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于是,便有自由的范围或界限的问题,便有对自由的*问题。法律自由,就是有着某种范围或界限的自由。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自由是剥削阶级的自由,法则是对剥削阶级自由的确认和保障,对劳动群众自由的剥夺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自由是广大人民的自由,法则是对人民自由的保障,对少数敌对分子和危害社会的人自由的*。
  对自由的某些合理合法的*,在实践上有两种主要情形:
  (1)禁止自我伤害。例如规定自杀是犯罪的法律,强制接受普及义务教育和专业训练的法律,强令摩托车驾驶员驾驶摩托车时必须戴安全帽的法律,禁止*和吸毒的法律等。
  (2)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在实践上是所有国家的法律*自由的内容。禁止伤害他人和社会的法律是一个国家实体法规范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刑法规范。而对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的处理,则构成了司法上的主要活动之一。
  二、法律自由和权利的关系
  (一)法律的创制应该体现自由法律作为规定人们行为规则的体系,提供着调整人们行为和进行社会合作的某种框架,确定了人们进行活动、交往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为人的自由提供了模式。
  不同性质的法律,体现不同的理想目标和利益关系。因而并不是所有法律都可成为自由存在和实现的条件。恰恰相反,自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一部法律发展史,恰是人类的自由理想与法律的冲突史。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世界史上不自由的时期要求表现这一不自由的法,因为这种动物的法(它同体现自由的人类法不同),是不自由的体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自由虽然成为*所确认的原则,并广泛地在法的领域得以形式规定,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与法律的冲突不再存在,西方标榜*自由,却总是以掠夺、*异族的实际行为来否定法律规定。在同样的意义上,如果认为自由就是做法律所允许和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从而严格依法办事就能获得自由,而不问遵守的是何种法律,自由就有被践踏、被毁灭的危险。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自由的法律是与新的社会基础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法律必须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并同人民的意志一同产生,才能体现人的真正的自由,反映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自由是法律确定的多种权利和义务的复杂集合,各种基本自由必须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或一个体系,一种自由的价值在正常情况下,依赖于对其他
  自由形式的规定。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的一种形式制约
  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问题,那末,整个自由都成问题。只要自由的某一种形式受到排斥,也就是整个自由受到排斥,———自由的存在注定要成为泡影。”因此,在创设*和一般的法律中,必须使整个法律体系都贯彻自由的原则。例如我国*中,就赋予了公民*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在*权利和自由中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出版、集会、结社、*、示威的自由。
  (二)法律的实施应该体现自由
  自由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法的实施。公民的自由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的,但法律并不是自由权的自动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必须在实际的权利行使而导致的具体的权利冲突中,通过对权利及其冲突的公正、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这就需要司法部门来衡量,同时亦需通过在社会生活中,将法律规则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即通过普遍守法来实现。例如针对行政对司法的侵入,便有司法独立原则的伸张;为了防止司法偏离,便有回避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等,这皆是保障公民自由权的实现。
  (三)法律之下的自由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统一公民的自由权是行为自由和行为责任的结合,个人自由和社会自由的统一。自由和责任、个人和社会,乃是公民自由权的内在矛盾。行为自由和行为责任是内在地联结在一起的。自由意味着人们应负起对行为的责任,负起控制其行为的责任,以及负起对其错误行为所引起的后果的责任。自由权是表示公民对法定利益的权利,这些权利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社会的,例如公民的*权利、言论自由等,公民在行使这些权利时就意味着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或者影响到他人或社会生活,因而必须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公民的自由不仅仅意味着对利益的占有,也意味着有义务运用其权利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公民一味地放弃权利或者超越法定权利的界线而行动,就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或者就要接受法律和社会的惩罚,这种惩罚则是不可逃避的法律责任。我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乃是实现更广大人民的自由。
  法的价值是用“正义”、“秩序”、“自由”、“平等”、“公共福利”等价值辞来表达的。因为,诸如“正义”、“秩序”、“平等”、“自由”等价值辞,其本身就代表了人类生活最一般的需要和愿望,正义、自由、平等的社会秩序是历代人所追求的目的,这也正是我们当代人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因此,实现自由、平等的和谐社会,需要法律的自由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1

自由价值主义
杨宇成
序:全文大概6000字左右,逻辑较为严谨与清晰。
目录
一—自由价值的内涵
二—自由发展
1—自由
2—发展的权利
3—人性化的发展理念
a文化的多样性
b科学发展
三—价值
1—价值本身
2—价值竞争
a-价值竞争的含义
b-价值竞争的表现
c-合作与竞争
四—由自由价值看待问题
1,坚持原则
2,理性判断
五—理论感受

一-自由价值的内涵
自由的,以社会价值为竞争标准的社会。
二-自由价值
1-自由
意指由*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0世纪下半时期,以赛亚·伯林开始用“两种自由”的概念来划分自由:“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他认为,积极自由是指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作为主体的人做的决定和选择,均基于自身的主动意志而非任何外部力量。当一个人是自主的或自觉的,他就处于“积极”自由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由是“去做...的自由”。而消极自由指的是在“被动”意义上的自由。即人在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在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也就是“免于强制和干涉”的状态。
很多人为了抵制自由观念,把自由的观念绝对化,认为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否认自由的存在与意义。他们提出“自由王国”的哲学定义,指的是一种绝对的自由。而事实上,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相对的自由。自由本来就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的为前提,是*的和有条件的。但这种*,并不意味着自由观念的无意义,相反,在*之外,存在广阔的自由天地,这恰恰是需要保护的。
而*主义者,反对的就是个人的自由和这些的自由天地。因为个人的自由必然会瓦解到*者行使的*统治。所以,在*国家,自由往往是不被广泛认可,其意涵也是受到刻意扭曲的。
对于积极自由(positiveliberty),伯林提出过这样的说明:自由这个词的积极意义来自于个人希望能够做自己的主人。我希望我的生命及决定是取决于我自己,而非外在的任何一种力量。我盼望只是成为自己而非受别人的意志所支配的工具。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主体,而不是一个对象;我希望我是由自己的理性及自觉的目的所推动,而不是被由外来的原因所影响。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人物,而不希望变成甚么都不是;成为一个行动者—去做决定,而不是被决定。…我希望自我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意志、能动的存在,对于我所作的选择负起责任,并且能够通过提出我的想法及目的对这些选择作出说明。
根据上述的说明,积极自由的重点在于「能够做自己的主人」。当我能够做自己的主人的时候,我就不是别人的一件工具,我就不受别人的意志行为所支配。这时候,我的行为是由我自己的理性及自觉的目的所推动,而不是被外在的大自然或其他人所决定和驱使。换言之,倘若我们能够做到作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是自由的了。
在古拉丁语中,“自由”(Liberta)一词的含义是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自由”与“解放”同义。英语中的 Liberty 即源自拉丁文,出现于14世纪。而 Freedom 则在12世纪之前就已形成,同样包含着不受任何羁束地自然生活和获得解放等意思。在西方,最初意义上的自由,主要是指自主、自立、摆脱强制,意味着人身依附关系的解除和人格上的独立。
在心理学上,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就是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决定当然是有条件的,是受到自己本身的能力、掌握的信息、外界环境的制约等*。但是人的意识可以自己按照各种条件的约束,自主的选择如何行为。如果这种选择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就可以说是自由了。如果是受到了外界的强制和干涉,就是不自由了。这就是佛法所说的:“你自己求的,你想要的别人不愿干涉。”这个自由的准确称呼是自由意识,这是人的基本权利。自由意识下,无论自由意识会带来什么后果,人都会自愿承担,这就是人的如意选择和尊严。无论基于什么目地,对自由意识的干涉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行为。
从社会学说,自由是不要侵害别人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为。对于与他人无关的事情,是人自己的事情,那么人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与他人发生关系的事情,就必须服从不侵害的原则。否则,这个行为必然受到反击,至少是思想上的厌恶和不满。没有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善行,就是自由的行为,而侵害他人的行为就是恶行,就是不自由的行为。正常的社会是鼓励善行,惩罚恶行的,并通过赏罚归正人们的思想,*人们相互侵害的发生,保护人们行善的自由。
从法律讲,自由就是不违法。然而实际上更复杂,因为法律有善法和恶法之分,善法是符合社会学的要求,*侵害他人的行为的。而恶法是*人们的行为,规定只有按照其规定的行为才是允许的。因此,在实行善法的地方,社会学的自由和法律的自由是基本一致的。而实行恶法的地方,法律是*自由的行恶的工具了。
从*方面看,自由是人们有权选择自己赞同的执政者,也有权不选择自己不赞同的执政者。就像《道德经》说的,执政者是要“以百姓心为心”,完全按照百姓的意愿管理国家。如果执政者不能做的时候,百姓有权更换,选择能够真正“以百姓心为心”的领导者。洛克在《*论》中提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与*。现代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人们的*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意识,维护人们行善的自由,并制止侵害他人的恶行。
对一个社会的个体人而言,自由是指他(她)希望、要求、争取的生存空间和实现个人意志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社会的、*的、经济的、文化及传统的等外部条件,同时也包括个人体质、*、财富、世界观价值观及理想观的表达*等个人因素和内在因素。
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2-发展权
发展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权既是一项个人*,同时也是一项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一国范围,发展权首先是一项个人*。个人只有作为发展权的主体,才能充分地、自由地参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并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但是,个人和集体是相互依赖的,没有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也就很难谈到个人的发展。因而,发展权必然是一项不可否认的集体*。第二,个人发展权,其诉求主要指向国家,集体发展权则主要针对整个国际社会。在一国范围,实现个人的发展权主要依靠国家。《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国家有权利和义务制定发展*,保障每个人发展均等和公平享有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在国际范围,实现国家或民族的发展权则主要依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国均有促进本国发展的责任。为保障发展权,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消除妨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各种障碍。第三,发展权是实现各项*的必要条件。《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只有在这一进程中所有*和基本自由才能逐步得到实现。
实现发展权的条件包括两方面。首先,对国家而言,一是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稳定的*和社会环境;二是每个国家对本国的自然资源和财富享有永久主权,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三是每个人和全民族积极、自由和有意义地参与发展进程、决策和管理,并公平分享由此带来的利益。对国际社会而言,一是坚持各国主权平等、相互依存、互利与友好合作的原则;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民主、平等、自由地参与国际事务,真正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三是消除发展的各种国际性障碍。发达国家应采取行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全面发展的便利条件。
3-人性化的发展理念
人性化指的是一种理念,具体体现在 美观的同时能根据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操作习惯,方便消费者,既能满足消费者的功能诉求,又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在社会中,人性化就是满足人民的各类需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需要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生产力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一味提高生产效率而忽视人民的需要,绝不是社会主义,绝不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绝不是人性化的发展道路,绝不科学。为了保障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解放人民生存发展的自由。有些人把人当做机器,从事生产,试图建立一个人人都劳动不求回报从不玩乐,时时刻刻都生产活动的世界,这有何意义,每个人人就是要有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它是*主义最伟大的特点,它让世界丰富多彩起来。用科学发展观来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因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衍生出多样的文化,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生动的诠释人性化科学的发展理念。
三-价值
1-价值
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对。*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于*主义道德各项规范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提出来的。“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列宁提出要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变成群众的生活准则,其义亦然。集体主义是*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它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实现提供了条件,而全体人民也以建立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道德、共同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通过每个劳动者的集体努力来实现的,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发展,又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最可靠的保证,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这些总评价和总看法,归根结底,反映了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多样性,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也具有多样性,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多样性。在众多利益中,存在两种基本利益,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也存在两种基本价值观念形态,即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因而,从利益在价值观中的本质性决定作用来看,在人类价值观体系中对其它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是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在于,每个人会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坚决反对利己主义,集体主义是价值竞争的基础,它保证竞争具有公平正义性,通过刻苦努力去获得回报,而非通过种族主义、垄断去竞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相互的,是有为人民服务价值观的人互相鼓励帮助。对于极端利己主义者,没有任何必要与他们有集体主义的考量。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各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阐释。
2-价值竞争
平等不是均等,这是价值竞争的本质。
价值竞争,每个人都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觉悟,但最终选拔的是更有社会价值的人,而不是普遍的每个人。竞争表现在,价值观相同与不同社会价值的统一。何为竞争,就是强调区别性,强调不同之处。社会中每个人不要求有集体主义价值观,但参与竞争的人必须有。

社会需要竞争,努力才应该有回报,不努力不应该有任何回报。由于公平是竞争的前提,价值竞争具有严格的标准,没有社会价值,不应该获得社会资源。价值竞争本身,就是指每个人要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通过自己的社会价值参与社会主义中的各类选拔。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贡献了什么,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事实上,合作与竞争是一种对立关系。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它表现的是每个人在社会价值竞争中的目的,都是为了去为人民服务,那些刻苦努力为他人着想,有社会价值的人,他们应该去获得更好的回报。有社会价值,集体主义的人,才应该去获得资源。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且伤害人民大众的利益,他就绝不是一个集体主义者。通俗理解为,社会价值竞争,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千千万人民大众一起更好地合作。
四-看待问题
1-坚持原则
社会中发生问题。首先,我们的价值观和大政方针没有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没有贯彻落实或是发展的不充分,发生问题后,应该做的是揪出原因,而不是把不信任转移到国家根本制度上。
2-理性批判
同样,也不能全部支持,不理性看待、剖析问题的,对社会发展不平衡和不贯彻落实无视。
五-理论感受
学习*给我最大感受就是去了解我们的国家,去了解国家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去了解重要性,从而去认同我们的各个制度。最重要的便是认同感。去了解原因,去理解与思考。重点是各个内容的重点和地位。当仔细学习后,会发现其中对人民极其重视,如果全部实现,一定会是一个非常美好,实际的世界。让我们更好的去认同理解。
洛克在《*论》中提出,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与*。现代民主制度的本质就是保护人们的*自由,尊重人们的自由意识,维护人们行善的自由,并制止侵害他人的恶行。
全文结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2:02

cjzacibrir15272660302011/12/8 15:36:03umoifyikgb86785886822011/12/8 15:36:03归纳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 原因: 1*与资本主义不同:(1)社会生产目的: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劳动关系,走向*(3)分配方式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和由此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产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国有经济:1*外沿: 国有自然资源,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2*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和国民经济领导力量 3*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1)对国民经济命脉占支配地位→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2)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 4.主导作用的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5.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但只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国家控制经济命脉,就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 6.主导作用实现方式: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 集体经济:1*地位: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2*优越性: (1)把分散的生产资料组织起来,有助于克服个体经济力量单薄,无力地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弱点(2)集体经济组织是独立的经济单位,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对市场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3*作用: (1)*原则得以实现(2)吸收社会分散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4)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收入 4.农村集体经济: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1) 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 (2) 实行双层经营*的理由:铜我国总体水平低相适应,避免过去大规模经营造成的弊端;适应农业生产特点 (3) 内容:a*一方面,在坚持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户与集体签订合同,承包一定的土地或生产任务,并根据劳动成果取得劳动收入b*另一方面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统分结合 (4) 优越性: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和个人的积极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又能适应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 (5) 作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6) 家庭承包是双层经营*的基础;双层经营*是家庭承包的保障 混合所有制经济:1*含义: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和经营的所有制形式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取决于与它相适应得的社会制度和控股权在谁手里 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1*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有不同层次,生产水平多层次决定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性2*作用: (1)有利于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2)有力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1*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又有质的提高(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作用:保证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 个体经济: (1)性质:小商品经济 (2)特点:a*本质特点: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一般不剥削他人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b具体特点: (与私营经济比较)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3)作用: a利用分散的资源b发展小商品生产c保存和发展传统技艺d活跃市场e方便人民生活f增加劳动就业 2* 私营经济:(1)性质:资本主义性质 (2)特点: a本质特点:雇佣劳动,剥削他人,以利润为目的b具体特点:(与个体经济比较)规模大,设备先进,生产率高 (3)作用:a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b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c吸引劳动者就业d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e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 3* 外资经济: (1)资本主义性质(2)外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境外资本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3)地位:一种重要的非公经济(4)作用:a节省我国资金b学习国外先进经验c有利于培养人才d加快现代化进程 4* 非公经济作用: (1)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2)加快生产力的发展(3)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4)增加就业(5)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5* 非公经济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6* 对非公经济*:鼓励 保护 引导 监督 管理 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1* 根本原因: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 2* 具体原因: (1)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a是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必然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b有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逐步消灭剥削,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 (2) 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生产力整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人口多,底子薄,人民生活水平不高 3* 有“三个有利于”决定∶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三个有利于”的内容: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促进我国经济建设(3)促进社会进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1*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 2*分配客体: 个人消费品(不是生产资料) 3*必然性: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 优越性(作用): (1)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2)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 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1)所有制基础:个体私有制(2)分配主体:个体经营者(3)分配客体: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4)同个体经济相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资金 技术 土地 劳动力 3*福利性分配 基本分配制度的必然性:1*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由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的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 →综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资源配置:1*目标:是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必要性:解决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3*两种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调节作用实现 市场: 1*产生:市场是和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和发展的 2*含义: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有形市场 广义: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3*作用(即价值规律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着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1*含义: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随着社会化大生产产生和发展 3*有效运行的条件:(1)企业多,自由进入市场,充分竞争(2)灵活的价格(价格是资源配置最集中的表现) 平等性:1*含义: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决定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3*内容: (1)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2)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4*作用:使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竞争性: 1*含义: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竞争 2*原因: (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市场经济的特征(2)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在竞争中形成,所以竞争是商品交换得以进行的前提 3*作用: (1)积极作用:a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使其改进技术,提高产率,优胜劣汰 b保证价格变化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很快得到调整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综上,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消极作用: a盲目竞争,社会资源的浪费b导致垄断,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4*正确看待竞争:公平竞争,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法制性: 1*含义:社会经济运行有健全的法制基础,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依据市场经济的法规进行 2.必要性: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3.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要求:(1)学法 懂法 守法 用法 (2)及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开放型:1*含义: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同世界连在一起 2*决定因素: (1)生产者和经营者为市场需要而进行生产和经营,实实质是为消费者而生产和经营(2)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广泛发展要求具有开放性 3*作用: (1)打破区域封锁(2)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4*地位: 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四个特征的关系:1*平等性与竞争性相互制约:没有平等性,竞争不能正常进行;没有竞争就无平等可言 2*法制既是平等和竞争的保证,又是平等性的体现 3*开放是平等和竞争充分展开的前提,也是法制发挥作用的社会条件 4*四个特征既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又是市场经济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四个特征的共同作用(市场经济作用): 1*有效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2*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3*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二、国家的宏观*: 市场的不足:1*市场不是万能的 2*市场具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 (1)自发性:表现:a生产经营者追求自身利益b不正当经济行为 危害:a两极分化b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2) 盲目性:原因:a生产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信息b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3) 滞后性:原因:a事后调节b时间差 危害:a经济波动b资源浪费 宏观*的必要性:1*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有其固有的缺陷和弱点2*不仅要有市场调节,还要有宏观*3*宏观*可以克服市场的缺陷4*二者结合,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宏观*的主要任务: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的手段:1*经济手段: (1)含义:国家运用经济*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外沿: 经济*: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销售、产业、扶贫、货币等*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十年规划 (3)作用:经济*: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 经济计划: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起重*作用 2.法律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2)市场经济法制性 (3)作用:a有效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b调整社会经济关系c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d保证经济正常运行 3.行政手段:(1)含义: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2)特点:直接、迅速(3)注意:a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b不能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要性: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2*市场经济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需要 社会主义舒畅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公有制意义:(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坚实的经济基础(2)劳动人民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3)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为根本目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 原因:(1)各部门各企业以及劳动者之间利益上的一致性,国家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2)国有经济导向作用(3)*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核心,有能力将全国人民的意志统一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第一节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一、 企业: 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特点: 1*以盈利为目的2*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独立经营,独立核算4*是人和物相结合的经济组织 地位: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作用: 1*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2*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着3*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重要性:企业素质的高低以及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企业法人: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特点:1*地位: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基本特点: (1)大规模采用及其生产(2)较系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3)劳动分工精细,协作关系严密(4)适应能力强(5)外部联系广泛 二、公司: 含义: 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特点: 1*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2*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优点: 1*是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2*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3*有利于按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法人治理结构: 股 东 大 会 ↓ ↓ ( 所有权 ) 董事会 ← 监事会(监督权) ↑ ↑ 总经理(日常经营权) (“→”表示制约关系) 分类: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1*相同点:(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2)股东都附有有限责任(3)公司都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负责(4)组织机构大体相同(5)都有名称和章程 2*不同点:(1)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2)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公开募股机子(3)资本是否一定是货币(股份公司是)(4)股东人数有无*(5)注册资本数额、设立程序、适用范围不同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 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 支柱作用的表现:1*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再过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贡献最大,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重大作用3*拥有雄厚的资产、一流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1*含义: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值 2*地位: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提高经济效益:1*含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2*原因: (1)企业以盈利为目的(2)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重要性: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 (2)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人民)(3)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国家) 4*方法和途径: (1)a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b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c由粗放向集约转变→a要求b;a导致c(2)a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率,按价值规律和国情办事b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实行市场需要的产品→a导致b 兼并、联合和破产:1*依据: (1)激烈的市场竞争(2)优胜劣汰原则 2*作用:(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优化产业结构(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3*兼并: (1)重要性: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2)意义:a减轻国家财政负担b有利于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从而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3)核心: 竞争 4*“强强联合”:(1)目的:大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2)作用:a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产率d促进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e扩大市场占有额f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g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5*破产: (1)依据:a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必然结果b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2)作用: A积极作用: a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活力,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率b有胜列塔,资源优化配置B消极作用: a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利益损失b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造成社会动荡 第二节 企业的经营者 一、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厂长(经理)的地位:中心地位 1*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 ,受法律保护 2*中心地位的表现: (1)统一指挥,全面负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2)决策权和生产指挥权(3)其他领导受其领导,对其负责 3*中心地位的重要性: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4*厂长与职代会的关系: (1)厂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和指挥作用,必须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2)内容:a厂长必须依靠职工群众履行企业各项义务b支持职代会、工会等的工作c执行职代会决定 职代会的地位:1*性质: 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使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 2*权力和作用: (1)审议企业重大决策(2)监督行政领导(3)维护职工合法利益 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1*作用: 对党和国家的方针*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实行监督 2*体现: (1)保证党的领导,贯彻方针*,企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2)支持厂长行使职权,权责统一,有效组织经营(3)发动带领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厂长领导相统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4)领导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两个文明健康协调发展 国有企业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坚持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企业与国家、职工的关系: 1*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1)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国有经济的发展(2)从全局出发,维护整体利益,自觉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贡献力量 2*企业与职工的关系:是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1)把自我积累放在首位,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2)关心群众生活,照顾职工现实利益→综上:充分调动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生产积极性,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要求: 1*国有企业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团结职工群众,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3)良好的业务素质: 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 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意义: 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使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 集中表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1*正当竞争: (1)手段: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2)作用和结果::a社会作用: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利益,提高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法律结果:受法律鼓励和保护2*不正当竞争:(1)手段:躲避法律或直接违法,弄虚作假,欺诈,损人利己(2)危害和后果:a社会危害: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不增加社会财富,造成巨大浪费b法律后果:受法律制裁 第一节 三大产业 一、农业: GD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GNP: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 农业的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 1*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1)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2)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3)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 2*由我国农业现状决定: (1)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差(2)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3)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 3*由建国以来我国历史经验证明:农业发展快,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快 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1*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2* 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1* 含义:粗放向集约转变 2. 核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1)靠* (2)靠科技:靠科技:a教育,提高全体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b农业、科技、教育结合,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 (3)靠投入: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共同投入 (4)靠产业化经营::a措施: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b目标:把农业生产改造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大生产c重要性: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证 (5)靠产业结构调整 二、工业: 分类: 1* 重工业: 生产资料 2* 轻工业: 消费资料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 表现在: 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作用: 1* 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和装备(2)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3)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4)国家积累的主要来源(5)加强国防的重要条件 重要性: 1* 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这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2* 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三、第三产业: 层次: 1* 流通部门 2* 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3* 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4* 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发展条件: 1* 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2* 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3* 一二产业产率高,就业人口比重下降,为第三产业提供劳动力4* 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变化,提供市场5*国际经济技术交流 作用: 1* 方便消费者,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 促进一二产业3* 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重要性: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 1* 由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 2*由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决定: 原因:(1)一二产业产率低,劳动力束缚(2)认识上重视工业,轻视流通、服务行业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1* 有效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 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 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第三产业的途径、措施:1* 发展现代服务业2* 改组改造传统服务业3* 面向居民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4* 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明显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四、三大产业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1*第一产业为二三产业奠定基础 2*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 3*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一二产业进步 第二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统一的意义: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义务构成,是通过劳动者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体现出来的 权利: 1* 内容: (1)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2)具体权利:a平等就业和选择就业b取得劳动报酬c休息,休假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e接受职业技能培训f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g提请劳动争议处理h其他权利 2* 意义:(1)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2)充分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智慧,使他们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的保证 义务: 1* 完成劳动任务 2*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3* 提高职业技能: (1)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产品质量好坏,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技能水平代表这个国家经济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2)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高是劳动者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性质: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作用:a促进人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自由和权力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您好:自由是人的合理的自主状态或相对的独立性,自由的根据虽然在于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但与社会制度关系极大。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中被认可的自由,而权力则是社会为了兑现这一认可协助权利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它是权利的聚合与转化的结果.它由权威和强力构成.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它来源于权...

公伤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1月1日施行)。第三章 工伤认定,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

自由、权利、权力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权利是社会经济的反应,是人类需求在法律上的表现。是通过公权力调整社会秩序的产物。权利是公权力的分配和利用。如何分配和利用公权力,以使得社会冲突矛盾得以解决只有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平衡才能做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重新组合必须通过权力与权利的相互配合进行。权利不能大于...

政治学理论专业资料 “自由主义”总结

受资产阶级革命及其思想影响的法国思想家则对自由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孟德斯鸠探讨了自由与法律、自由与权力的关系并在制度安排上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制衡思想; 贡斯当从批判卢梭的隐含着极权主义的民主思想出发,明确分辨了古代人的自由(公民参与权)与现代人的自由(个人自由权利);托克维尔则探讨了自由与民主的...

阿克顿勋爵:自由与权力

英国的传统理念强调个人权利,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法律、文明与道德的交织。阿克顿认为,自由与民族的道德品质和成熟度息息相关,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赖于独立性、文化、宗教和道德等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自由并非永恒,它在特定时期受限于宗教、社会和征服的条件。教育尽管不能确保自由,但它促进公共...

北大法律评论第9卷·第1辑目录

姜峰的《自由与权力:如何超越零和博弈?——《权利的成本》读后》,分析了自由与权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零和博弈中寻求超越。温恒国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俄罗斯宪法变迁——评《俄罗斯宪法:本质、演进与现代化》》,从功能主义视角出发,评论了俄罗斯宪法的变迁。时飞的《网络空间的政治架构——评...

汉译经典:自由与权力内容简介

在《汉译经典:自由与权力》这部作品中,第一部分特别引人入胜,它收录了阿克顿对于政治自由主义哲学的深度探讨。这不仅是他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他哲学思想的精华所在。阿克顿的理念旨在寻求一种独特的平衡,他试图将宗教价值与世俗生活紧密融合,同时又让世俗价值在宗教领域中得以体现,以实现看似对立面的...

汉译经典030:自由与权力图书信息

这是一本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和译林出版社联合推出的经典著作,书名是《汉译经典030:自由与权力》。这本书于2011年10月1日首次出版,作为《汉译经典》丛书中的一员,它向读者呈现了一种深入探讨自由与权力关系的学术视角。全书共计342页,适合使用16开本阅读,内容简洁而丰富。作者以其独特的见解,用...

汉译经典030:自由与权力内容简介

《汉译经典030:自由与权力》是一本深入探讨政治自由主义哲学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在第一部分《自由与权力》中得以展现。阿克顿在这里提出了他独特的见解,试图在宗教价值和世俗生活之间建立桥梁,他认为应当将宗教的影响力融入日常生活中,同时又让世俗的价值观在宗教领域发挥作用,以此寻找和调和看似冲突的事物...

阿克顿名言

阿克顿曾言:“权力具有腐蚀性,而绝对的权力则会导致彻底的腐败。”这一经典论断出自他1887年的著作《自由与权力》,这句格言也因此广为流传。在晚年,阿克顿在剑桥大学教授法国大革命史,并以此为素材撰写了《法国大革命讲稿》。然而,美国历史学家亨利·李(Henry C. Lea)对阿克顿的历史研究持批评...

围绕什么为主题是什么意思?

《1984》通过描述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未来世界,探讨了自由与权力的矛盾以及科技与人性的关系;《红楼梦》则通过展示一个大家族的兴衰与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人性的弱点。这些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它们深刻地探索并围绕着一个确定的主题去展开,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兼备趣味性。

权力与权力的什么关系叫自由 权力与权力之间的什么关系叫做自由 积极的自由和权利的关系举例 权利和自由的关系 权利和自由之间的关系 自由权和生存权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自由与权利的区别 简述权利和权力的关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孝感港锦新城售楼营销中心电话是多少? 港锦新城买的人多吗 孝感港锦新城在什么位置? 360监控怎么让朋友设置重新连接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 )机关管辖。 过去进行时的用法结构标志词 “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谈谈这... 一张普通话证书上的照片没了,本人急需马上用这张证书,拿着身份证可以直... ...在网上申请教师资格时所填的普通话证书编号可以和现场确认提交的普通 ... 农村商业银行零存整取利息 自由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区别 2016福特蒙迪欧1.5水泵多少钱一个? 多特蒙德97年冠军杯时的阵容 97年出生进北京体育大学是哪一届? 而绝对精神的实质便是“自由”.怎么理解 大运汽车4.2米的水泵多少钱一个?我要换了 被封了,没有绑定手机号怎么解封, 菜刀能用火烧吗 哪个台转播亚冠 柏林的一元论和多元论立场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关系 97年国足兵败金州是怎么回事,谁能详细说一下 我被永久封号了。想把微信的头像换掉,改怎么做? 体育97分文化课290能走什么体育学校 自由主义 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自由放任 区别? 97年的多特蒙德厉害吗? 我体育考了97分,文化课也就一般,辽宁的,都有什么大学能要体育生,将来还能好就业啊? 被永久封停后 头像是被封时候的头像吗?还能搜到这个微信吗? cad2016三维怎么画u型管 97以前香港有体育代表队吗? CAD立体图怎么画水管转弯图? 什么叫团体旅客? 河南团客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在团客联盟买的东西怎么退款? 团客联盟与淘小铺那个好? 什么是团体旅客? 平安财险省公司团客部 为什么我的vivox7,插上了耳机,但是没有声音,会自动扬声器播放 “平行泊车”是什么意思啊? 民航对“团体旅客”的要求是什么 在火车票办理中,什么是团体旅客? 手机耳机插上还有外放声音怎么回事 为什么韩国人说”没有中国客 还可以有其他外国客人“? 请问下新手上路路边停车有什么技巧吗? 我怎么就是把车停不正? vivo耳机插入后外音与耳机同时响是怎么回事 vivo手机外放没有声音,但是戴上耳机就会有,这是怎么回事儿? 新手如何正确的靠右边停车 人们有无婚姻自由,是形式上的还是实质上的婚姻自由,归根结蒂都取决于 团客拉怎么样 新团网 是骗子,团的东西都烂了,退货十几天没退成 台湾大巴起火遇难的辽宁团是什么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