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8:0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2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Ⅲ)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雨后池上》)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析]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二、对比解读型。这类试题今年有两种考法。第一种是列出两首诗,要求考生对比分析;另一种是只列出一首诗,再在问题中给出与之相关的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例如: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浙江卷)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细草摇头忽报依,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游热荷池上》) [解析]杜诗“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悲怨低沉。杨诗“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卷) 北望燕云不尽长,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日断东西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题只要联系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则不难发现:汪诗抒发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时的悲痛之情,侧重现实;苏词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三、*领悟型。这类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考生可以在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观点,畅所欲言,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例如: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应有去年痕。(王安石《江宁夹口三首》)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方惟深《舟下建溪》)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蕴涵丰富,传达出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和自信,又有失意和怅惘,更有寻而不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5.阅读下面的诗和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韧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苏轼《东坡志林》:“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2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6分)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Ⅲ)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刘《雨后池上》)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解析]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二、对比解读型。这类试题今年有两种考法。第一种是列出两首诗,要求考生对比分析;另一种是只列出一首诗,再在问题中给出与之相关的材料,让考生进行分析。例如: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浙江卷)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杜牧《齐安郡中偶题》) 细草摇头忽报依,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游热荷池上》) [解析]杜诗“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悲怨低沉。杨诗“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天津卷) 北望燕云不尽长,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日断东西四百州。(汪元量《湖州歌》)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题只要联系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则不难发现:汪诗抒发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时的悲痛之情,侧重现实;苏词表达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三、*领悟型。这类试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考生可以在分析题目提供的信息的前提下,选择一个观点,畅所欲言,但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例如: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辽宁卷)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应有去年痕。(王安石《江宁夹口三首》)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方惟深《舟下建溪》)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解析]本题可以有三种答案:①“应有”更好。“应有”蕴涵丰富,传达出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和自信,又有失意和怅惘,更有寻而不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无此意趣。②“犹有”更好。“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有”不能道出此意。③二者各有其妙。(理由见上) 5.阅读下面的诗和材料,回答问题。(上海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韧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苏轼《东坡志林》:“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