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3:2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7
经过盛唐经济的繁荣发展,纺织技术的提高和边远各民族的贸易往来,供坐卧的茵席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较前代品种更多,制作更精。
如后魏时郢州刺史韩务向皇帝献有七宝床、象牙床。晋代时,东永为广州刺史,他的几子车益,常指使工匠为其制作象牙细簟,工匠们都把见到他视为灾祸。晋朝《东宫旧事》中还有“太子纳妃,有鸟韬赤花双纹簟”的记载。北周庾信在赋中写道:“五花簟上金莲帐里。”
其他史*载各种席簟的名称还很多。如湖南的“湘簟”,唐代诗人韦应物诗:“湘簟玲珑透象床。”李贺诗:“裁生罗,伐湘竹,帔拂疏霜簟秋玉。”说的即是这种席簟。靳叶簟,见白居易诗“簟冷秋香薤叶中”。
冰簟,形容竹簟的清凉。温庭筠诗有“冰簟银床梦不成”的句子。水纹簟,《杨妃外传》有“云母起花屏风,玉竹水纹簟”。犀簟,“吠勒国贡文犀四头…织以为簟,如锦绮之文”。这些都描述了席子的精美和华丽。
席的名称也很多。如龙须席,晋代的《东宫旧事》中提到:“太子有独坐龙须席、赤皮花经席一领。
元代杨维板《王母醉归图诗》:“归来笑拂龙须席,汗湿绞绡睡无力。”龙须草,一名缙云草,还有称虎须草的。“江东亦织以为席,号日西王母席。”(晋・崔豹《古今注》)《鸡林志》也载:“高丽人多织席,有龙须席藤席。今舶人贩至者,皆席草织之。狭而紧密,上亦有小团花。”
麟文席,《拾遗记》:
昭王设文之席,使旋娟、提嫫二女舞其上。”所谓麟文席,即错杂宝物以饰席,花纹皆为云霞麟凤之状。
《拾遗记》中载:
“蓐乘草高五尺,叶色结,茎如金,形如半月之势,亦曰半月草。无花无实,其质温柔,可以为布为席。”
王癸席,《山堂肆考》:
“唐中五取猪毛刷净,令巧工织为席,滑而且凉,名王类席。”满花席,“朝鲜国出满花席,草性柔,虽折屈而不损。”
还有冬、夏都可使用的紫菱席,《杜阳杂编》说:“紫茭席色紫而类茭叶,光软香净,冬温夏凉。”草编坐具还有*,全用蒲草编结而成,多呈圆形,较厚,故称*,为僧人坐禅和跪拜时所用。
唐代许浑《送惟素上人归新安》诗中,有“寻云策藤杖,向日倚*”和“吴僧诵经罢,败衲倚*”的诗句,指的就是此种坐具。
这一时期,各种供坐卧的褥子也很常见,据史*载,魏武帝曾赠予他的宠臣杨彪青毡床褥具。晋朝时规定皇太子拜父皇,有8尺褥1条,中褥1条,步舆褥1条。皇太子纳妃,有承床褥3条,独坐褥2条。南北朝梁朝全盛之时,贵族子弟中流行着以香料熏衣、修剃脸面、涂脂抹粉的风气。他们外出时坐着长檐车,走路穿着高齿屐,坐在织有方格图案的方褥上,倚靠着五彩丝线织成的隐囊身边摆放着各种古玩,出出进进,派头十足。可见褥在当时是很通用的坐卧具。
据史*载、唐代大臣元载的宽姬薛瑶英仙姿玉质,肌香体轻,元载为其住处铺以却尘之褥。却生出自高句丽国,据传为却尘之兽毛所织,其色殷红,光软无比。成通九年(公元868年)同昌公主下嫁,在她住处的堂中设有龙纹的毛毯和凤纹的褥子。
各种茵席的使用在隋唐时期最为普遍,唐代人们还用席簟和茵褥招待客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22:17
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因为社会在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有一定的变化,非常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