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夜离人望,或可却乡情全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8 11:2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23:50
孤夜离人望,或可却乡情全诗
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僵师缑氏镇)人.建中进士,官至剑南西川节度使,元和八年任宰相.元和十年被刺身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文集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二卷.
这首诗题作《春兴》.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写照.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极为深细.两句诗读来琅琅上口,似乎诗人只是信口吟来,随意铺陈.但稍加体味,我们便能领略出作者杰出的匠心.如“杨柳阴阴”:凡写春景者多言及柳,因为它是春风为大地抹上的第一笔新绿.这里重要的不是诗人言及“杨柳”,而是他对杨柳的精细观察.诗人们描写杨柳的情态,或言“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或言“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本诗作者则仅缀以“阴阴”二字,便觉异于凡俗.试想,柳眼尽舒,绿阴匝地,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经渐远,怎不令离人肠断,游子沾襟呢?再如“细雨晴”:细雨连绵,阴晴无定,也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绘,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炼者不能为此.
如果说第一句是写“绿肥”.那么第二句诗便是写“红瘦”了.“残花落尽”,流莺娇啼.不是说流莺曾被花儿遮掩,等花落后才露身姿,而是说花落之后,节候趋暖,鸟儿们开始频繁活动,枝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影子了.表面上看来这是单纯地写景物变化,而实际上却包含着深重的“光阴易逝”的感慨.盛极一时的繁花已经残败凋零,鸟儿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繁殖、哺育季节.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正常轨道发展,唯独诗人还离乡背井,过着动荡无定的生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四两句用奇妙的想象,将这种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思乡情切,梦绕魂牵.然而“梦”是极其玄虚的境界,难以捉摸.诗人却想象这“乡梦”可以如杨花柳絮一般地被春风吹送,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这两句诗造语新奇,潇洒流畅,含蓄而巧妙地将诗人的乡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实际情况当然不是“乡梦”被春风吹来吹去,而是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然而作者妙笔生花,匠心独运,使得这极普通的乡情乡梦,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应当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韵味、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作者之所以乐于借诗的形式来寄托强烈的乡思,所追求的大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