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5 20:1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7:23
孙叔敖姓芈(mi四声),名敖,字孙叔。是春秋时期的楚国的令尹。
《荀子·非相》中说楚国的孙叔敖长得丑,还头秃,马车前面的横木都比他高,两条胳膊还一长一短。总之是非常丑。但是他虽然长得丑,智商却很高,算是用颜值换了智商,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清官。在《史记·循吏列传》中孙叔敖被列为第一。他当楚国卿相才三个月,结果就是"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社会风气肃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古时候传说,如果有人看到双头蛇便会死去。孙叔敖少年时,就不幸看到了双头蛇。当时的他心里非常害怕,但为了不让其他人看到双头蛇,遭到跟他一样死去的厄运,孙叔敖将双头蛇杀死并埋掉了它。
一个小孩,遇到了传说中见到就会死的双头蛇,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要死了,而是赶紧杀死它,不让其他人看到,这说明孙叔敖从小就有一颗善良的心。
孙叔敖聪明好学,长大以后多才多艺,在很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最值得称颂的,还是他在水利兴建方面的贡献。《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孙叔敖在出任令尹前,便"决期思之水,而灌雩雩之野",带领当地百姓兴建水利,灌溉农田,芍陂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它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田。
楚庄王,就是第一个言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的帝王,他听从老师冉伯聃的举荐,任命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国相)。
孙叔敖做了令尹以后,根据当时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的状况,首要任务是兴修水利、息兵安民、发展生产,全身心的致力于富国强民。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和北魏《水经注》中,都有对芍陂的记载。在历史上芍陂的大规模修筑就有二十余次,自唐朝到明代芍陂都一直保留此名,这也说明历代对这个工程的肯定,和对孙叔敖的敬仰。一提到芍陂,大家就会想到设计建造它的孙叔敖,这都说明孙叔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芍陂修建的重要性。
孙叔敖廉洁奉公,多次推辞楚庄王的赏赐,为官多年,家中却没积蓄。约楚庄王二十年前后,年仅38岁的孙叔敖因患疽病去世。做了三次令尹的孙叔敖,当时家中徒有四壁,连副棺椁都买不起。
《史记》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郢市复"就是郢都的市场秩序恢复了正常。"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就使楚庄王成为了春秋的霸主。
孙叔敖有能力,对君主忠诚,敢于犯颜直谏。智商高,能力好,又遇上了一个知他懂他的君主,这是孙叔敖和楚国君主共同的幸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7:24
我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之下,肯定是这样的后果,没有人对他的行为表示感谢,只有老百姓会记住他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7:24
孙叔敖官居高位,却家境贫寒,一心为民,令人感动,堪称后世之典范。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17:25
结局有点悲惨了。清官也要照顾好自己,起码给自己留下一定的物质基础吧,弄的死后无棺有点悲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