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3 12: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0 18:47
博士生你已经读了好几年,一直与缺乏同情心的导师斗争,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无法享受正常的休闲活动。直到现在,你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今年你却开始困惑: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可是不行,你已经在其中投入了那么多,怎么能半途而废呢?你最终会实现目标的。
坚韧不拔当然是人生中一种关键的美德,然而它的价值经过了太多的复述,最终显得有些言过其实。人们常常对已经过了保质期的东西不离不弃,一门心思朝着不再有意义的目标顽强奋斗。
首先要避免的一个圈套是,根据在一个目标上投入了多少来做决定,无论是财务投入还是其他投入。就你的博士学位而言,付出的多年努力和学费都并不重要。你需要考虑的只是这个目标现在对你有多紧要——而不是刚开始朝这个目标努力时,它有多重要。
近期针对青少年所做的一系列研究,对有毅力总是好的这种观念提出了挑战。心理学家格里格瑞•米勒(Gregory Miller)和卡斯滕•霍什(Carsten Wrosch)研究发现,能够放弃难以实现的目标有益于健康。他们还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后,放弃目标的青少年能够重新组成团体、设立新的目标,从而避免遭遇不愿改变想法的人可能会遭遇的严重精神压抑。
当然,如果我们发现目标根本无法达到,决定放弃就应该很容易。虽然无法发现这种障碍的情况并不鲜见,但给予一些客观的审视,应该就能揭示出*。真正困难的抉择是:那些能够实现,但必须要付出健康、人际关系或人生乐趣的代价才能实现的目标,是否应该放弃。
博士生们,你们必须要确定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要记住:放弃并不一定意味着失败。
哲人
乡村歌手肯尼•罗杰斯(Kenny Rogers)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似乎不可能相提并论,不过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基本上就可以向你彻底阐明应该在什么时候放弃。
亚里士多德最经久不衰、也最有用的见解是:无论什么东西,过多或过少都不是好事。“决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太少,就会优柔寡断;太多,则会不够灵活、目光狭窄或有些疯魔。就像肯尼•罗杰斯成名曲《赌徒》(The Gambler)中唱的那样,一个赌徒要能看清手上的牌,还要知道什么时候该继续叫牌,什么时候该弃牌认输。
赌徒要将自己手中的牌与他所猜想的别人手中的牌相比较,并对桌上的赌注做出权衡,因此才学到了这种智慧。但他们并非只是在第一次翻开牌时做出决定,以后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而是必须要随着显示出的新信息,随时了解局面的变化。如果赌注太高,或者对对手的牌了解得更清楚,本以为值得承担的风险,可能就会显得十分离谱。
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的基本原则也成立。当我们决定要实现某个目标,是因为我们认定(至少潜意识中认为)这个目标既值得追求、又能够达到。然而开始之后,现实往往会提醒我们,最初的盘算不再合理。而有些时候,只是我们自己的*发生了改变。
其他情况下,我们可能仍认为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价值并没有改变,只是开始意识到,实现目标的代价已过于高昂。不要忘了,这种代价还包括因为决心坚持目标而未能做的其他事情的机会成本,想一想在工作间专心致志地用火柴搭成卡蒂萨克号(Cutty Sark)模型的那些周末,你本可以与家人一同扬帆旅行。
你可以将雅典的智慧和纳什维尔(Nashville)的智慧结合成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现实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我们对现实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却仍然坚定不移,那就是过于顽固了。
精神科医师与哲人共同生活在英格兰西南部
译者/王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