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间圈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0 07: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1 22:21
课间圈养,是指一些学校规定学生课间只能在厕所、走廊、教室活动,除了上厕所,课间不能走出教室活动。有的孩子一学期只去过一次学校操场草坪,为了获得一点宝贵的玩耍机会,有的学生装作上厕所,躲在里面玩水。“课间圈养”正成为一些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痛点”,长期以来,在对中国学生的动商开发上,缺少科学、积极的干预机制,这成为影响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一大难题。
关键信息
现象
原因
危害
应对
参考资料
目录
现象
课间10分钟,曾经是小学生们最欢乐的时光。但如今,这段欢乐时光毁于一些“奇葩规定”。比如,北京某小学规定,课间10分钟,除了喝水和上厕所,学生不可以出教室,午休时学生也不能到操场玩,放学后要马上离校;在上海,一年级小学生洋洋总是被老师批评“课间频繁上厕所”,学校规定课间和午休时间不允许学生去操场玩,为了出去“透透气”,孩子唯一的借口就是上厕所。

打乒乓球、做游戏,曾是以前孩子们最美好的童年记忆。然而,这种记忆却开始与现在的孩子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学生实行“课间圈养”。比如,厦门某学校就对课间“非常规冲跑”的学生,实行记名扣分处理。再比如,某民办学校规定,“课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走走,不能奔跑”。而这些奇葩校规,只是“课间圈养”的冰山一角。[1]
原因
一是实施应试教育,主动向课间挤时间。为了让学生赢在起跑线,许多中小学校持续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课间十分钟被侵占,自然也难以幸免。

二是害怕承担学生受伤的责任,被动对学生实行“课间圈养”。上海一家基层*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院共审结校园伤害案件40件,接近九成案件以教育机构为被告(占87.2%)。在这些案件中,大多数教育机构因“存在教育管理瑕疵”被判承担责任并赔款。值得注意的是,从事发时间来看,“课间10分钟”是“伤害案件”的高发时段。为洗脱责任,许多学校选择消极的“课间圈养”。
危害
“课间圈养”只是自欺欺人。一方面,学习讲的是劳逸结合。在课间时间继续向学生灌输知识,必然事倍功半、效果堪忧。

另一方面,逃避责任式的“课间圈养”只是“掩耳盗铃”。只要安全隐患还在,即使课间只能在厕所、走廊、教室活动,如果校方监护不到位,同样会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同样需要担责。因此,校方与其消极*学生,不如化被动为主动,消灭安全隐患、确保校园安全。
“课间圈养”禁锢了学生的体魄与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