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人文区位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5: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02
human ecology
借用生物学进化论原理,研究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又称人类生态学。它是由美国芝加哥经验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R.E.帕克和提出的。人文区位学注重研究区位对于人类组织形式和行为的影响。
区位(生态)一词译自英文ecology,它源于希腊语词oikos,意指或住所。19世纪后期,动植物学家开始使用ecology一词,以描述生物如何在环境中生活,由此产生了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生物生态学,简称生态学。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学家借用该词,用以说明的区域位置,创立了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人文区位学。
人文区位学研究流派 主要有古典区位学派和现代区位学派,后者又分为社会文化区位学派和新正统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学派 又称。主要代表有帕克、伯吉斯和美国社会学家R.D.麦肯齐等。帕克在《人类社区:都市与人文区位学》(1952)一书中提出,人文区位学是研究人类组成的生命或低于社会层次的科学。麦肯齐则认为人文区位学是研究人类在其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作用下,在空间和时间所形成的联系的科学。古典区位学派强调,人文区位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与动植物不同,人有创造文化并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因此,人文区位学不仅要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生物关系,还要研究和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所造成的区位状况。
古典区位学派强调以社区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单位,认为社区是一种生态区位秩序。早期古典区位学家认为,社区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社区中生活存在着一种关系。人们要生存就要依赖于他人,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后期古典区位学家在作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人类在社区中生活既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中,也处于彼此的状态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共生关系的性质。
古典区位学派把区位学的观点运用于都市的分析,认为都市是一种生态区位秩序,支配都市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在都市环境中,为了生存而彼此依赖的个体或群体同时在为匮乏的资源进行竞争,竞争关系的性质因时因地而异。都市区位的形成过程表现为:①浓缩。指既定区域内安置的同类和机构在数量方面增长的趋势。各种区位单位浓缩的程度由密度来衡量。所谓密度是同类单位在某一特定地区的数量,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等。②离散。指既定区域内同类人口和机构在数量方面下降的趋势,也由密度来衡量。③集中。指有相同职能的机构在都市中枢地带产生和发展的趋势。④分散。指人口或机构离开都市中枢位置的现象。⑤隔离。指人口和机构分别并入与自己同质的地区,这些地区彼此分离。⑥侵入。指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居住区域的运动过程。⑦接替。指进入另一居住区域的群体取代原有群体之后对这一地区实施的有效统治。都市区位的形成过程反映了都市的竞争和共生的复杂关系。伯吉斯在探讨都市生态秩序时,还创立了都市发展和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即同心圈理论(见)。
古典区位学派在研究方面的不足是:一是没有考虑作为人类行为原因的社会变量和次社会变量;二是有将人类生活的社会方面和次社会方面分割开来的倾向;三是这一学派强调地缘性,但地缘性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区位学原则。现代区位学家对此提出了许多批评,并改进了研究方法,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研究都市结构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倾向。现代都市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对古典区位学的性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现代区位学的流派。
现代区位学派 主要指社会文化区位学派和新正统区位学派。社会文化区位学派是现代区位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与古典区位学派的不同点在于,它强调文化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化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既可与土地和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息息相关,也可与此毫无关系。美国社会文化区位学家W.法尔里经过对实例的区域位置分析后断言,除了次社会的自然变量外,文化变量也是区位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C.乔纳森通过对纽约挪威人社区地域流动的分析,也得出与法尔里一致的结论。这说明美国都市中人们的区位行为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
新正统区位学派是现代区位学的另一个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A.H.霍利、J.奎因、O.D.邓肯等。新正统区位学派试图将社会生活的社会因素和次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强调自然经济变量对都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决定作用。奎因认为,人类区位学应该专门研究劳动分工问题及其对空间分布的影响。区位学家应该把他们的研究*在人类群体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上。霍利则认为,区位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在不断变化中维持自我、控制环境的科学,不能把它*在狭窄的范围内他试图避免古典区位学派将社会性和次社会性截然分开的倾向,把社会文化定义为人类群体努力适应环境的方式,文化适应性应成为区位学研究的合理课题。邓肯等人利用芝加哥都市地区的职业差别、隔离、低价租房的集中与都市中心的距离等统计指数,考察了帕克关于社会地位有明显差异的人们一般在空间上互相分离的假设。指出社会现象职业区别和自然空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非截然分离,提出了的范畴。区位复合体由4个变量组成,即人口、组织、环境和技术,简称POET变量。一个区位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可分别归纳到这 4个变量之中,从而能够以简单的形式描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邓肯认为,社会性质不能与自然空间相脱离,区位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变动,必然会影响、作用到其他部分。整个区位系统结构是建立在社会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区位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它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每一次变化之后新的调整便接踵而至。但是,大多数区位系统在调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特征与原则 人文区位学有4个基本特征:①强调环境的重要;②认为人口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③将一个人口单元——社区视为完整的或自给自足的整体;④认为社区区域位置的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经常处于不平衡―平衡的变动状态中。
人文区位学的原则是:①相互依存的原则,即共生和共食原则。各个体由相辅相成的区别而共生,又由相辅相成的相似点而共食。一个人口群体往往是由共食和共生两种关系形成的复合体。共生的联合趋向于促进生产效率和创造性,共食联合则趋向于保护或保守行为②关键功能的原则。对于每一个包含不同功能的关系系统而言,只能通过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与环境发生关系。这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被称为关键功能。关键功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区别化的原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生产率,由此决定了关键功能分化的程度和人口单元规模的大小;同时,一种文化系统所能供养的人口多少也受生产率的制约;生产率水平是一个生产体系的发展规模和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决定因素。④优势的原则。社区在各个时期形成性质各异的各种部类联合体,如家庭、商业机构、工业和职业协会、宗教团体、工厂联合会等。部类联合的作用主要是维护一个社区的统治功能集团的优势地位。
研究方法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文区位学在理论观点上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也有新的发展。这些方法主要表现在定量技术、社会区域分析,以及模型与模拟等方面。
定量技术 指依靠计数和度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理论是30年代社会学向客观性和合理性发展的产物。现代区位学家依靠计算和统计的方法来搜集、分析资料,已经能够进行高度复杂的都市区位资料分析,在统计的数字指标基础上创立新的都市类型学和都市设计的数学模型。
社会区域分析 它是数字计算机对人文区位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社会区域分析是由美国的E.谢夫基和W.贝尔在20世纪40~50年代创立的一种都市区位研究方法。他们通过复杂的因素分析,找到了构成社会区域类型的3项指标。这3项指标是:①社会等级指标。通过对职业和教育的分析获得。②指标。来自妇女与儿童的比例和独家住宅的比例。③隔离指标。来自对人口构成、种族群体隔离的测量。社会区域分析虽然受到许多批评,但这一方法已在人文区位学的大量研究实践中得以成功地运用,并对都市结构的性质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
模型与模拟 模型一词在社会科学中通常指关于规定或说明某一事物基本性质的概括性陈述。当模型被用于人文区位学时,模型的制作一般涉及到现代统计学数学方程式、曲线图、图表和地图等。K.施维里安划分了两类区位学模型,即区域特征区位模型和群体特征区位模型。前者有古典模型(同心圈、扇形和多核心)、因素模型(社会区域分析)和密度型,后者有居住隔离模型和群体位置模型。模拟和模型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都试图对社会状况和社会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加以概括。在模拟中,关键的变量被用来理解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在模型中,关键变量则被用来描述实际存在的现象。模拟方法为区位学家探索区位分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预测都市区位结构的未来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参考书目
Amos H.Hawley, Human Ecoloy,Ronald Press, New York,1950.
R.E.Park,Human Communities: The City and Human Ecoloy,Free Press,New York,1952.
客体 1·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nonego)
2·对象(coverage●object●objective●subject●subject matter●target)
3·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4·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5 。道义上指相对的权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02
human ecology
借用生物学进化论原理,研究环境的空间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又称人类生态学。它是由美国芝加哥经验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R.E.帕克和提出的。人文区位学注重研究区位对于人类组织形式和行为的影响。
区位(生态)一词译自英文ecology,它源于希腊语词oikos,意指或住所。19世纪后期,动植物学家开始使用ecology一词,以描述生物如何在环境中生活,由此产生了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生物生态学,简称生态学。20世纪20~30年代,社会学家借用该词,用以说明的区域位置,创立了的一个分支学科即人文区位学。
人文区位学研究流派 主要有古典区位学派和现代区位学派,后者又分为社会文化区位学派和新正统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学派 又称。主要代表有帕克、伯吉斯和美国社会学家R.D.麦肯齐等。帕克在《人类社区:都市与人文区位学》(1952)一书中提出,人文区位学是研究人类组成的生命或低于社会层次的科学。麦肯齐则认为人文区位学是研究人类在其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作用下,在空间和时间所形成的联系的科学。古典区位学派强调,人文区位学研究的主体是人,人与动植物不同,人有创造文化并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能力。因此,人文区位学不仅要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生物关系,还要研究和有目的的人类行为所造成的区位状况。
古典区位学派强调以社区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单位,认为社区是一种生态区位秩序。早期古典区位学家认为,社区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社区中生活存在着一种关系。人们要生存就要依赖于他人,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后期古典区位学家在作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人类在社区中生活既处于相互依存的状态中,也处于彼此的状态中。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修正了共生关系的性质。
古典区位学派把区位学的观点运用于都市的分析,认为都市是一种生态区位秩序,支配都市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在都市环境中,为了生存而彼此依赖的个体或群体同时在为匮乏的资源进行竞争,竞争关系的性质因时因地而异。都市区位的形成过程表现为:①浓缩。指既定区域内安置的同类和机构在数量方面增长的趋势。各种区位单位浓缩的程度由密度来衡量。所谓密度是同类单位在某一特定地区的数量,如每平方公里的人口等。②离散。指既定区域内同类人口和机构在数量方面下降的趋势,也由密度来衡量。③集中。指有相同职能的机构在都市中枢地带产生和发展的趋势。④分散。指人口或机构离开都市中枢位置的现象。⑤隔离。指人口和机构分别并入与自己同质的地区,这些地区彼此分离。⑥侵入。指一个群体进入另一个群体居住区域的运动过程。⑦接替。指进入另一居住区域的群体取代原有群体之后对这一地区实施的有效统治。都市区位的形成过程反映了都市的竞争和共生的复杂关系。伯吉斯在探讨都市生态秩序时,还创立了都市发展和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即同心圈理论(见)。
古典区位学派在研究方面的不足是:一是没有考虑作为人类行为原因的社会变量和次社会变量;二是有将人类生活的社会方面和次社会方面分割开来的倾向;三是这一学派强调地缘性,但地缘性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区位学原则。现代区位学家对此提出了许多批评,并改进了研究方法,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研究都市结构和土地利用问题的倾向。现代都市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对古典区位学的性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产生了现代区位学的流派。
现代区位学派 主要指社会文化区位学派和新正统区位学派。社会文化区位学派是现代区位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与古典区位学派的不同点在于,它强调文化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文化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既可与土地和稀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息息相关,也可与此毫无关系。美国社会文化区位学家W.法尔里经过对实例的区域位置分析后断言,除了次社会的自然变量外,文化变量也是区位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C.乔纳森通过对纽约挪威人社区地域流动的分析,也得出与法尔里一致的结论。这说明美国都市中人们的区位行为受到多种变量的影响。
新正统区位学派是现代区位学的另一个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A.H.霍利、J.奎因、O.D.邓肯等。新正统区位学派试图将社会生活的社会因素和次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强调自然经济变量对都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决定作用。奎因认为,人类区位学应该专门研究劳动分工问题及其对空间分布的影响。区位学家应该把他们的研究*在人类群体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上。霍利则认为,区位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在不断变化中维持自我、控制环境的科学,不能把它*在狭窄的范围内他试图避免古典区位学派将社会性和次社会性截然分开的倾向,把社会文化定义为人类群体努力适应环境的方式,文化适应性应成为区位学研究的合理课题。邓肯等人利用芝加哥都市地区的职业差别、隔离、低价租房的集中与都市中心的距离等统计指数,考察了帕克关于社会地位有明显差异的人们一般在空间上互相分离的假设。指出社会现象职业区别和自然空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并非截然分离,提出了的范畴。区位复合体由4个变量组成,即人口、组织、环境和技术,简称POET变量。一个区位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都可分别归纳到这 4个变量之中,从而能够以简单的形式描述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邓肯认为,社会性质不能与自然空间相脱离,区位系统中某一部分发生变动,必然会影响、作用到其他部分。整个区位系统结构是建立在社会体系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的。区位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它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每一次变化之后新的调整便接踵而至。但是,大多数区位系统在调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特征与原则 人文区位学有4个基本特征:①强调环境的重要;②认为人口是研究问题的出发点;③将一个人口单元——社区视为完整的或自给自足的整体;④认为社区区域位置的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经常处于不平衡―平衡的变动状态中。
人文区位学的原则是:①相互依存的原则,即共生和共食原则。各个体由相辅相成的区别而共生,又由相辅相成的相似点而共食。一个人口群体往往是由共食和共生两种关系形成的复合体。共生的联合趋向于促进生产效率和创造性,共食联合则趋向于保护或保守行为②关键功能的原则。对于每一个包含不同功能的关系系统而言,只能通过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与环境发生关系。这一种或少数几种功能被称为关键功能。关键功能不是凝固不变的,它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③区别化的原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生产率,由此决定了关键功能分化的程度和人口单元规模的大小;同时,一种文化系统所能供养的人口多少也受生产率的制约;生产率水平是一个生产体系的发展规模和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的决定因素。④优势的原则。社区在各个时期形成性质各异的各种部类联合体,如家庭、商业机构、工业和职业协会、宗教团体、工厂联合会等。部类联合的作用主要是维护一个社区的统治功能集团的优势地位。
研究方法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文区位学在理论观点上不断修改,研究方法也有新的发展。这些方法主要表现在定量技术、社会区域分析,以及模型与模拟等方面。
定量技术 指依靠计数和度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理论是30年代社会学向客观性和合理性发展的产物。现代区位学家依靠计算和统计的方法来搜集、分析资料,已经能够进行高度复杂的都市区位资料分析,在统计的数字指标基础上创立新的都市类型学和都市设计的数学模型。
社会区域分析 它是数字计算机对人文区位学产生重大影响的结果。社会区域分析是由美国的E.谢夫基和W.贝尔在20世纪40~50年代创立的一种都市区位研究方法。他们通过复杂的因素分析,找到了构成社会区域类型的3项指标。这3项指标是:①社会等级指标。通过对职业和教育的分析获得。②指标。来自妇女与儿童的比例和独家住宅的比例。③隔离指标。来自对人口构成、种族群体隔离的测量。社会区域分析虽然受到许多批评,但这一方法已在人文区位学的大量研究实践中得以成功地运用,并对都市结构的性质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见解。
模型与模拟 模型一词在社会科学中通常指关于规定或说明某一事物基本性质的概括性陈述。当模型被用于人文区位学时,模型的制作一般涉及到现代统计学数学方程式、曲线图、图表和地图等。K.施维里安划分了两类区位学模型,即区域特征区位模型和群体特征区位模型。前者有古典模型(同心圈、扇形和多核心)、因素模型(社会区域分析)和密度型,后者有居住隔离模型和群体位置模型。模拟和模型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都试图对社会状况和社会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加以概括。在模拟中,关键的变量被用来理解条件变化带来的影响。在模型中,关键变量则被用来描述实际存在的现象。模拟方法为区位学家探索区位分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预测都市区位结构的未来演变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参考书目
Amos H.Hawley, Human Ecoloy,Ronald Press, New York,1950.
R.E.Park,Human Communities: The City and Human Ecoloy,Free Press,New York,1952.
客体 1·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nonego)
2·对象(coverage●object●objective●subject●subject matter●target)
3·哲学上指主体以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4·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
5 。道义上指相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