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7 16:3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1:02
诸葛亮可以杀马谡,但是法正和马谡不同,不能同日而语。
法正是刘备的宠臣,不是诸葛亮的。
诸葛亮和法证是同级同事关系,大家都是一级,没有互相节制。
甚至在刘备心中,有时法正的分量都要大于诸葛。
关羽死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被吴国青年将领陆逊打的灰头土脸,最后死在白帝城,诸葛亮后来曾经叹息着说: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在刘备创业成功后,有些话诸葛亮说分量都不如法正。就如征讨吴国这么大的事,诸葛亮知道自己说也无益,正史上他根本一句话也没有劝刘备。
赵云倒是劝了,于事无补。
诸葛亮事后的这句感叹,两层意思:
一个是法正在有些决策上能左右刘备。法证这人直且刚,比诸葛亮少了些柔韧,但是不管是刘备还是诸葛亮都知道法正没有私心。
所以对于法正的意见刘备会听。
第二则是法正这人足智多谋,所以即使他没能劝住刘备,刘备执意征东,有法正跟着,刘备也不会落得惨败身死的下场。
法正多有奇谋,陈寿在《三国志》上把法正比作曹操的谋臣郭嘉程昱一类的角色,不是没有道理的。
法正给刘备做的最大谋划,就是在曹操兵力薄弱时,出奇兵侵占汉中,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
传统京剧《定军山》,以及小说《三国演义》中都把刘备占领汉中,黄忠杀夏侯渊的功劳归到诸葛亮的名下,但是,这些都是法正的谋划。
曹操知道汉中危险,亲自率领兵马驰援,依旧没能占到便宜。
曹操很纳闷,刘备这小子啥时候学聪明了,我原来认识的老刘智商没这么高啊。
后来有人告诉曹操这一切都是法正给刘备谋划的,曹操感叹一句:
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曹操太知道刘备有几斤几两了。
刘备执意东征,给关羽报仇,如果有法正在身边谋划,大约刘备也未必会败的如此惨。
可惜两年前,法正去世了,死时只有45岁。法正死后刘备痛哭了几天。
有时候一个人,真的能决定成败扭转乾坤。人才和庸才的区别,大约是,人才能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庸才能把大好局面玩废。
不过人才,一般都有小毛病。
比如,陈平喜欢嫂子之类的。
懂得用人的雄主,往往能容忍这些瑕疵,用之以长,这时会演绎出一段佳话。
道德高洁的人,不能容忍人才的瑕疵,身边往往聚集一些,没有毛病也没有本事的庸人。
法正也有毛病,小心眼,他一旦居高位,对过去对不起自己的人,睚眦必报,以眼还眼绝不放过。
有人找诸葛亮反应情况,希望他向刘备报告,法正这人太可恶了,和他有小嫌隙的人他都往死里整人家,这种小人咋能留在以仁德闻名于世的刘皇叔身边呢。
但是诸葛亮一次都没有向刘备提过,他知道法正是个人才,这种小毛病和刘备的大业比起来,真的不算啥。
刘邦,曹操,诸葛亮对人才的态度都是用之以才,道德上的小瑕疵,他们不甚在意。
反倒是像崇祯这种末帝很看重一个人的道德水平。
袁崇焕说话不算话,杀;魏忠贤敛财名声不好,杀;陈新甲和后金勾勾搭搭,虽然是自己的意思,一样要杀。
本来崇祯接手的大明王朝还是人才济济的,但是生生被他玩残了,也算人才。
为啥诸葛亮要杀马谡,含着泪也要杀,心中不舍也要杀。
因为因为马谡犯了原则性错误,丢了本不该丢失的街亭,虽然他是诸葛亮的心腹,但是诸葛亮是依法治理蜀国的,站在他的立场,马谡必须死,这样才能服众。
法正则不同,他不是诸葛亮的属下,和诸葛没有隶属关系。
虽然法正做人有小瑕疵,但是大节不亏,在巨大贡献前提下,小错误可以容忍,受委屈的是法正的对头,受益的却是整个蜀汉,所以诸葛亮可以容忍甚至忍让法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1:02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诸葛亮当时是没有那个权利,还有就是他的能力范围不在那上面所造成的结果。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1:03
因为他只有那样的权力,马谡是自己的部下,可斩,法正是自己的同事,并且比自己更受老板喜欢,不可动。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1:03
因为诸葛亮知道法正这个人是一心为蜀汉着想的,所以他有一些小人行为诸葛亮直接就忽视了,诸葛亮不是一个为了私事报复别人的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8 01:04
诸葛亮可以杀马谡,但是法正和马谡不同,不能同日而语。法正是刘备的宠臣,不是诸葛亮的。诸葛亮和法正是同级同事关系,大家都是一级,没有互相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