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6 12: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10:20
前几天发生的事件,自己在腾讯专栏问题做了一个回答,因为写的匆匆有好多错别字,搬回这里留存的时候略做修改错字、别字和继续完善想法,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文中“杀猪”、“杀鱼”、“杀鸡”等场面都是我的亲眼目睹,尤其是小时候看“杀猪”看的惊心动魄,从几个人围剿就听到猪的哀嚎,那时候也感觉相当恐惧刺激,躲在门后露个眼观看,吓的缩作一团。但是等着大人们忙完一天,终于能围坐在餐桌前吃上一口香喷喷的肉的时候,感觉那一切就都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和自然而然的。这就像看《动物世界》时,看到动物间的狩猎,是一场为了生存食物而进行的殊死搏斗,而改为家养每天照料伺候的目的也是为了这一天。
看到餐厅员工用开水烫死猫的新闻,大众中有一部分对这种事件几乎到达了零容忍的程度,甚至有的人呼吁“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评论充满了戾气。这种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2020年的那次虐猫事件,直接惊动了央视,事件当事人后续也受到了各种“惩罚”,但是3年过去了,“虐猫”似乎并没有因此减少。生活中还有“虐狗”或是“*”其它动物的事件,甚至因此激起了“爱狗人士”、“爱猫人士”等各种人士与其它人群间的斗争。很多人不禁要问,这些人都是什么心理、何以如此“残忍”、下此毒手?整个社会要怎么做才能杜绝这类事件的发生呢?
作为一个长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咨询师,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单纯从“开水烫猫”这个行为来看,事件当事人的手段方法确实让人难以直视,在现代文明社会,这绝对是难以容忍的。
其次,单纯从这一个行为而不去还原事件全景,直接把当事人归类“*动物的人”,似乎也不够严谨。同样,单纯从这一个行为来揣测当事人背后的心理也有失妥当。下面我们就来还原一下事件和情绪发展,看看当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事件,我认真看了新闻事件,也听了当事人的回应:1、流浪猫在餐厅上面;2、餐厅场所食品安全问题,不允许有猫、鼠等存在;3、赶走了几次;4、又回来;5、生了三胎;6、总叫;7、开水烫猫。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餐厅经营受到打扰了;2、当事人是先以“人为本了”,餐厅是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地方;3、事件当事人曾经多次驱赶;4、最后上了极端手段。
我们再来看一下事件发展中当事人可能的情绪发展:叫声烦;影响经营被投诉业绩下滑被老板批评工资受影响生气、愤怒;赶走又回,工作不力、自己*,气恼自己、感觉羞耻;恼羞成怒。
最终结果,使用开水烫猫。
所以,该事件的当事人可能没有网友想得那么*,不一定存在“*”动物的心理以及习惯,是情绪驱动反应。当然,这么下判断还为时尚早,还需要看当事人平常的性格、为人处事、平时对待动物的态度。如果再严谨一点,还需要看当事人的成长环境,从古至今周围人对这种事情的一贯做法。
至于其它“*动物人士”的心理活动如何,我们还需要就具体事件、具体人去具体分析,心理世界复杂多变,每个人成长经历不同、当下事件情况不同、环境背景不同、性格不同、结果也不同。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许多对待“可食用动物”的方法:去菜市场购买活鸡,摊主拎起鸡头照脖子一刀、然后直接扔开水锅里煮一会儿褪毛;在农村过年的时候杀猪(可能现在屠宰场也差不多),人们先绑住猪的四个蹄子、活生生的插上打气筒,把猪吹的整个皮都鼓起来、刮毛、放血宰杀;在海鲜市场每当客人选中鱼,摊主捞出来死命朝地下一摔、棒子敲头弄死、刮鳞、剖腹去内脏;许多人在家里吃的虾、螃蟹都是活生生的扔进锅里煮熟捞出来就吃….人类和其它动植物一样,作为自然世界中食物链的一环,为了生存从茹毛饮血发展到现在也没有多少年的历史。当然,我们不会越活越倒退回到远古时代,但是在现代文明时代,人类更重视情感需求、也会更文明的对待和我们共存一个世界的其它生物,尤其是对于猫、狗或是其它能带给人类乐趣的生命更是寄予了感情,需要提高的或许是科普对待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发展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不是思想走在“前端的人”(或者只是对猫狗有特别爱好和情感的人)以伤害和攻击人类的方式去提高动物的待遇。
至于怎么杜绝这种现象,还需要社会多部门的联合:
第一、城市环境市容管理部门,治理好环境,不给流浪猫、流浪狗等流浪动物随便栖息的环境;
第二、负责收容流浪动物的部门,公布联系方式、科普发现流浪动物的应对措施;
第三、爱心人士减少随意投喂,如果真心喜欢有能力养育的带回家打疫苗自己收养,如果需要办理相关证件的话也应该及时去办理,然后做到科学喂养、不扰民;没有能力养育的,联系流浪动物管理部门来处理。
第四、受流浪猫、狗滋扰的居民或是商户,在找不到收容部门电话或是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也可以求助当地*热线来解决,避免以极端方式解决。
第五、不要弃养,从源头上杜绝流浪动物。你要么别养,要么就为其养老送终。
最后,我想说说那些对动物怀着强烈爱意的人士的心理:或许这些人生活中缺少与亲人朋友间的情感沟通,因此对这些动物寄托了太多人类之间的感情,把猫、狗视之如孩子、如伴侣,并且爱屋及屋的把情感推之予所有的动物身上;或许就是单纯的喜欢动物,并且与其它家人朋友一起和动物之间度过了很多美好时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感情,并把它们当作家庭中的成员。对这部分人我也想说几句:人心之为善应该提倡,但是爱护动物也需要控制在行善不加恶的程度:避免对立和人身攻击,避免激化双方矛盾、引起更加激烈的对抗,否则和自己眼中的那些行使“恶行”的人也就没什么分别了(只不过那些人实施的对象是你所爱护的动物,你所实施的对象是你讨厌的人士),同时也会给自己爱护的那些动物带去仇恨和伤害,那样就不是自己的本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