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与孩子沟通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25 12:0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00:48
有了爱才使沟通有了可能
如果我们不是真心实意地、发自内心地、点点滴滴地去爱孩子,去为孩子着想,如果孩子们没有被我们的爱所渗透,没有敞开胸怀接受我们的爱,没有用他们那幼小、纯洁、诚挚的心灵爱着我们,那么彼此的沟通是没有可能的。
爱是教与学的前提。孩子怎么会那么地信赖老师,怎么会把自己连对父母都不愿意讲的心里话就对老师说了,怎么会盼着每周的琴课,怎么会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就坚持每天练琴?而我们为什么能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因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就感到幸福与欣慰,看着他们被琴弦磨出了老茧的幼嫩的小手就感到心痛?我想那是爱在我们的心与心之间架起了桥梁。
爱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爱能够促使人们以温存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把爱的暖流注入到幼小的心田。其实孩子们的感觉是那样的敏锐,只要你肯真心诚意的爱他,他是那样的乐于接受。有的孩子甚至都会摸着我的头发说:“老师,我长大了也要留你这样的长发。”每当我看到孩子们用真诚明亮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真想去亲亲他们粉红的小脸。爱能够使我们产生巨大的力量,与孩子的沟通也就是显得那样亲切与自然。爱促使着我们去接近和了解孩子,真诚的为孩子着想,促使我们去学习和探索更适合孩子的、孩子更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爱心中健康快乐的学习与成长。
与孩子寒暄是重要的开始
我这里所说的寒暄,只是很随意和自然的谈话,并不是说要谈与学琴有关的话题。这样的聊天会使孩子不仅仅把我们当作老师,而是更像亲人和朋友。在有了这样的信赖感之后,孩子对你就不会有陌生感,才会把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教学的气氛也就因此变得轻松、愉快。这种相互间的信赖关系,才是教育的开始。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能够及时加以修正。
有些幼儿教育者并不习惯于与孩子寒暄,也并不觉得有必要与孩子寒暄。只是简单地认为孩子是知识与技术传授的接收者,除了教学用语外都不会和孩子说其它任何他们认为“多余”的话,从而使每节课都变得枯燥、乏味、程式化。其实,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技术的传授,绝不只是单方面的教和学,而是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通过教学生,跟学生学。
有的孩子不愿意与大人寒暄。当然有可能是因为性格内向,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在某方面还没有很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缺乏自信,因此也就不愿正面接触人,不愿与老师说话,这样沟通就很困难了。
我认为这种孩子的大多数都反映了其父母与老师对孩子的不放心。也就是说,父母、老师这方面不能信赖孩子,孩子心里也就不安起来,也就很难有勇气与大人交流。所以,尽管有某些不放心,家长和老师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在孩子面前要做到“从心眼里信赖你”才行。对于小孩子,父母和老师就是他们的世界。一旦受到父母和老师的信赖就能使他们坚信自己被这个世界所承认、所接受了,他们自己也就有了勇气去面对这个世界、与这个世界沟通。
耐心听孩子讲话
为什么总是在孩子终于鼓起勇气想对老师和家长说说他心里的想法时,我们就没有了足够的耐心?因为我们总觉得孩子的话始终不会有太大的价值,他们想说什么我们早就知道。早已被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折腾得麻木了的我们,甚至觉得孩子的想法和语气简直就是幼稚可笑,所以不屑一顾。其实他们的心灵远比我们的要健康、真实、纯净。时常听听孩子说话,你会觉得空气都变得清新了。所以每当我看到那些还能给我们带来扑面而来的、新鲜湿润的空气的孩子时,我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天使。
难道我们就不能平心静气地听听天使给我们的启迪吗?而且我认为灵气和悟性与年龄是无关的,孩子的话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成人无法给我们的收获。有次我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来上课,在上课前我照例和她闲聊了几句,我发现她这天穿的是粉红色的上衣和黄绿色的裤子,便问她怎么会这样搭配衣服。我很主观的认为这孩子一定是乱穿了两件衣服就来上课了。她母亲忙在旁边解释说她工作忙,孩子小也不会穿衣服。而这孩子下面的话却让我和母亲大吃了一惊并深受启发。她说她发现只要降低红色和绿色的对比度,这样搭配起来效果就会很不错,看起来新鲜、活泼也很适合她今天的心情。我仔细看了看她粉色的上衣和黄绿色的裤子,搭配起来倒是真的一点都不别扭,也很像她的性格——明朗、率真却又不尖锐。她还说她已经在她的绘画中尝试过这样的搭配,自己觉得效果不错,才刻意这样搭配了衣服。当时我立刻收回了我之前的说法,并对她的想法和做法表示了我的欣赏。在这之后我想我不会再随意小看任何一个孩子了,也更有耐心静静地去倾听孩子们的声音。
慢慢地让孩子讲话
发生这样令人尴尬的情形是有原因的。首先,父母和老师是很少和孩子亲切交流的,所以,孩子没有和大人交流的习惯。这就需要们慢慢地接近孩子,先取得他们的信任感。在每次上课时都有意无意地与孩子谈话,也许慢慢可以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
当孩子意识到你只是要“听我说”而不是要“一起谈”时,孩子们常常会产生隔阂感、陌生感和孤独感,他们会觉得自己就算开口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理解。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孩子总也不说话就不难理解了。所以交流如果刻意或不真诚的话,效果就很差了。我想,比较好的状态是,真正向孩子打开心扉,就像和成人说话一样,认真地听,自然地回答。而且只要你肯真正打开心扉与孩子交流,就会自然而然的有话可说了。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和孩子投入的交流会让双方都沉迷于“相互理解”心安神怡的气氛中。
总之,耐心地和孩子交流,并反复地这样做使其成为习惯,我们才能逐渐了解孩子的世界,也就可以体会其中的乐趣了,我们的教学才会轻松、愉快而有效。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2001级研究生姜伯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11 00:46
14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