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雷锋不在的日子》的观后感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8 18:3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07:32
那天我看了一部电影《雷锋不在的日子》,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雷锋经常帮助他的战友和人民,特别是他助手乔安山。然而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一次倒车过程中不幸被倒下来的电线杆砸在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牺牲。乔安山很心痛,在党的宣传下,许多人深受其影响。一天,一位老人被车撞了,撞车者逃之夭夭,这里虽有过路人,可都不愿伸出援助之手。后来乔安山来了,将老人送进医院。可是在老人昏迷时,老人的家属却反咬一口,非但没有感谢乔安山还说他是肇事者。最后老人醒来了澄清了事实,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乔安山也成了模范,原来他是受了雷锋的影响与关怀才如此的。通过他,雷锋的名字更加响亮,传遍了大江南北。为了感恩,老人的家人也成了助人为乐的人。
其实乔安山是感恩,雷锋给予了他关怀,他受到了雷锋的影响。他便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事实上雷锋也是一位感恩之人。他7岁时,便成了孤儿。在穷乡亲们的拉扯和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怀下艰难地活了下来。如今,他所做的好事,不能不说是他对好心人以及社会的回报。他曾发表过《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表露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我觉得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也要学雷锋的感恩之心,还有他的助人为乐精神。雷锋受到社会关怀,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我们也受到过许许多多的关怀,我们要学会感恩,将温暖与关怀给予更多的人。比如搀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助同学学习功课,这点点滴滴就是助人,这是双方都快乐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雷锋不仅感恩社会,还感恩党,感恩国家。雷锋虽然只读了小学,可他在工作时,忙里偷闲,不忘充电,随身带着书籍。他在工作上有着“钉子”精神,力争做哪行,懂哪行,成为这一行的精英、能手,用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对他的关爱。我们也应该如此,在学习上,也要有这样的精神,这样才有好的学习成绩回报祖国与党、以及关心爱护我的人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8 07:27
雷锋走了,带给善良的人们无限的悲痛,留给善良的人们一笔丰厚的财富,默默离去,乔安山——雷锋生前战友,雷锋牺牲的直接“肇事者”来了,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默默走来。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正是有关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
几十年前,时代推出了雷锋——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普通军人,他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社会树起了一座时代精神的丰碑。然而,他却走得如此匆促,在人们还痴痴地目睹他俊美的身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的时候,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忽然间嗄然而止,躲开了人们心底的思念和企盼,静静地踏向了人生之旅的终点。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改革迈着矫健的步伐在华厦广袤的大地上画出了浓重的一笔,面对着日新月异的这个世界,有人迷惑了,有人混沌了,长久以来蕴含在他们脑海深处的某种精神支柱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悄悄地支离破碎,飘散消失殆尽。
乔安山是平凡的,他身上背负着一个沉沉的希望,在崎岖变幻的历史路途上踽踽独行而毫无怨言,他默默地关注着变化万千的世纪,默守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静静地袒露着一种生命的俊美。他或许只是一片迎风而动的绿叶,或许只是一粒亮丽而纯清的海水,但他却昭示着一种生命的倔强,折射着一种生命的辉煌。
乔安山却是伟大的,他将雷锋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延续了下去,他将一个悠远的时代与现实连成缆索,让人们从心灵深处由衷地去崇敬、膜拜,让更多的人脱离种种龌龊腌臜,紧紧地凝聚在一面辉煌的旗帜下面,展示出浩浩淼淼的无私与崇高。
我甚至于为他的默默无闻而潸然泪下,他只是沿着雷锋的足迹去完成雷锋未竟的事业,他没有叱咤风云的感召力,没有气吞山河的雄才大略,他所具有的只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和一种向往光明追求真理的执着。然而,正是这平凡的一举一动将各种掺杂着自私与物欲的思想都款款地摇碎,又溶为一体,凝合成一座精神的丰碑,凛然屹立在新时代的开端。
我不由得有一种激动和亢奋。当一大群稚气未脱的青年志愿者哗然而现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那一串深重而闪亮的足迹还向着未来延伸而去,那么地贴切而自然。或许正是一代一代凡夫俗子执着的赤诚,正是无数坚实的脚步,才能将新时代的这座丰碑巩筑得如此沉稳,踩踏得那样殷实、富丽,才能让更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长存文明的火种,生生不息,延绵不绝。
雷锋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万千民众的一个精神的皈依点。而瞻仰这座丰碑,你就会多一个沸沸扬扬的生命热源,你的人生也会增添一股烫人的力量,开始浩大而勃发。
这或许正是影片感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