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09 2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8 19:13
风景谈段落划分如下:
1、第一部分(第1段)对“戈壁”“风景”的描绘。
写沙漠的枯寂,驼队的顽强坚韧,笔调粗犷苍凉,但一点也不压抑维绝望,因为这里有“人”的活动,人类使这广漠冷寂的戈壁滩变得“妩媚”而“庄严”。
这部分内容相对概括和简略,也比较含蓄,为后边更具体清晰的描写奠定一个内容和基调的基础,基调是昂扬向上的。
2、第二部分(第2段)对黄土高原“风景”的描绘。
比起前一部分,这里写到了高原梯田中生长丛密挺立的庄稼,写到了牛、二三庄稼汉,特别写到了月明天蓝之夜,晚归的农人还唱着粗朴的小调,人没入了山坳,歌声却还在山间缭绕不散,描摹得格外细腻,又富于动感。
3、第三部分(第3、4段)背景仍然是“黄土高原”,只不过又多了一条急流汤汤的河。
联想到当年茅盾携妻带子逃出新疆,途经西安转道延安,在那里生活了半年多的经历,读者完全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这部分所写的就是“延安风景”,就是宝塔山和延河水。
然而,“山水”这些自然物在前两部分占主要地位的内容,到这里已退居到“背景”的位置。
4、第四部分(第4、5段)似乎可以定名为“恋人风景”。
将大都市公园里常见的绅士淑女谈恋爱的场景,与此刻在陕北崖壁岩洞口见到的一对青年男女促膝而坐、共看一本札记簿的情景相对照,他们却绝不是“从胡闹中求刺激”的百无聊赖之人,他们“是两个生命力旺盛的人。
所以,作者断言,这些年轻人才真正是“风景”的构成者,即生活的真正主人,因而即使是恋人,他们的“内生活”也是十分充实的。
5、第五部分(第6、7段)描写“桃林茶社”的“风景”。
先是相当仔细地描摹“桃林茶社”的环境:简陋,粗糙,不成样子。接着写出入这“茶社”的“茶客”们。
作者特别指出,这个“茶社”确实简陋,但来这里的人们却都保有和“辐射”出人类的高贵精神,从而“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
6、第六部分(第8、9段)全文的最后一部分,这第六道“风景”可以称之为“战士风景”。
文中在清晨朝霞满天的背景下,细致地描绘了两位士兵的形象:他们一位吹响了嘹亮的号音,号音中透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另一位荷*的哨兵,雕像一般严肃,刺刀在朝霞中闪着刚性的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