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4:2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8:44
1、在钝角△ABC中,B为钝角,外接圆直径记为2R.
2、∵∠EBC=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a/EC=sin∠1,可得a/sin∠1=EC=2R,
3、∵A=∠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sinA=2R.
同理可得c/sinC=2R.
4、∵∠ACD=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b/AD=sin∠2,可得b/sin∠2=AD=2R,
5、∵A、B、C、D四点共圆,
∴B+∠2=180°,可得∠2=180°-B,sin∠2=sin(180°-B)=sinB,
∴b/sinB=2R.
6、综上所述,a/sinA=b/sinB=c/sinC.
扩展资料:
历史上,正弦定理的几何推导方法丰富多彩。根据其思路特征,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方法可以称为 “同径法 ”,最早为13世纪阿拉伯数学家、天文学家纳绥尔丁和15世纪德国数学家雷格蒙塔努斯所采用。“同径法 ”是将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正弦看作半径相同的圆中的正弦线,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出两者之比等于角的对边之比。
纳绥尔丁同时延长两个内角的对边,构造半径同时大于两边的圆。雷格蒙塔努斯将纳绥尔丁的方法进行简化,只延长两边中的较短边,构造半径等于较长边的圆。17~18世纪,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梅文鼎和英国数学家辛普森各自独立地简化了“同径法”。
18世纪初,“同径法”又演化为“直角三角形法”,这种方法不需要选择并作出圆的半径,只需要作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得出正弦定理。19世纪,英国数学家伍德豪斯开始统一取R=1,相当于用比值来表示三角函数,得到今天普遍采用的 “作高法”。
第二种方法为“外接圆法”,最早为16世纪法国数学家韦达所采用。韦达没有讨论钝角三角形的情形,后世数学家对此作了补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弦定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8:45
如图,作辅助线过程略.
1、在钝角△ABC中,B为钝角,外接圆直径记为2R.
2、∵∠EBC=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a/EC=sin∠1,可得a/sin∠1=EC=2R,
3、∵A=∠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sinA=2R.
同理可得c/sinC=2R.
4、∵∠ACD=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b/AD=sin∠2,可得b/sin∠2=AD=2R,
5、∵A、B、C、D四点共圆,
∴B+∠2=180°,可得∠2=180°-B,sin∠2=sin(180°-B)=sinB,
∴b/sinB=2R.
6、综上所述,a/sinA=b/sinB=c/sinC.
扩展资料:
正弦定理的意义:
正弦定理指出了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一个关系式。由正弦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可知,正弦定理非常好地描述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正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物理学中,有的物理量可以构成矢量三角形 。因此, 在求解矢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物理问题时, 应用正弦定理,常可使一些本来复杂的运算,获得简捷的解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弦定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6 08:45
如图,作辅助线过程略.在钝角△ABC中,B为钝角,外接圆直径记为2R.
∵∠EBC=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a/EC=sin∠1,可得a/sin∠1=EC=2R,
∵A=∠1,(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a/sinA=2R.
同理可得c/sinC=2R.
∵∠ACD=90°,(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b/AD=sin∠2,可得b/sin∠2=AD=2R,
∵A、B、C、D四点共圆,
∴B+∠2=180°,可得∠2=180°-B,sin∠2=sin(180°-B)=sinB,
∴b/sinB=2R.
综上所述,a/sinA=b/sinB=c/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