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了秦朝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哪一政治制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19 15: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9:47
秦朝为巩固统一创立的*制度:
1、*方面。
第一,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其中包含三层意思: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及为何称“始皇帝”(见注释);②皇帝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开始至清末,延续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从*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①*设“三公”“九卿”(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三公”的名称、职责;“九卿”及分掌的事务)。②地方实行郡县制(理解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的意义在于打破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同时要了解郡、县、乡、里这些机构的职责)。③三公、九卿和郡*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够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权力。
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①秦律制定的基础是秦国自商鞅以来的律令。②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影响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2、经济方面。
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
第二,统一度量衡;
第三,统一货币;
第四,统一车轨、驰道。
“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时,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封建政权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而巩固其统治。同时,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
3、文化方面。
第一,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小篆是当时的官方文字,民间则使用更加简易的隶书。文字的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秦统一文字后,汉字的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影响深远。
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关于焚书坑儒的情况,在分析其作用时,一方面要肯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行这种文化*主义,毁灭大批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
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这就规定了教学的内容(法令)和教师的资格(官吏,当时设有专门担任教师的官吏)。秦朝只许官府办学,又规定了统一学习的内容,严禁私学,实行愚民*,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9:47
郡县制确立后,*通过考课和监察以加强对地方政权的控制。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和考课相辅而行的是监察制。*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也各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等可随时按劾有罪赃的守、令或其他官吏。由于自上而下的层层督课,使得*政令能较为顺利地贯彻到最基层,保证了政令的划一性。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隋开皇三年(583), 罢天下诸郡,以州统县。至元,郡名完全废弃,改为行省制度。 郡县制是古代*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春秋初期,秦、晋、楚等国往往在新兼并的地方设县。县与卿大夫的封邑不同,是直接隶属于国君的地方行政区域,有利于国君对边远地区的统治。春秋中期以后,设县的国家增多,有的在内地也设置了县,县开始成为地方行政组织。春秋末期,有的国家又在新得到的边远地区设置了郡。这时的郡,虽然面积比县大,但是由于偏僻荒凉,地广人稀,地位却比县低。进入战国后,郡所辖的地区逐渐繁荣,人口增多,于是在郡的下面分设了县。战国时期,各国先后在边地和内地设置了郡县,产生了郡统辖县的两级地方行政组织。至此,郡县制开始形成。 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均由国君任免。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郡县制虽然形成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国分立,执行情况不尽相同。直到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集权,才健全了郡县制,进而在全国推广。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集权,有利于*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6 09:48
皇帝制 秦王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超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于是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而为一,号称"皇帝".从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以至"传之无穷".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的神圣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悟涵
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机关实"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间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都直接为皇帝负责,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身.三公之下设九卿,具体是: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典客,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负责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税收;宗正,管理皇室亲族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全国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三公九卿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悟涵
郡县制 在地方行政机构上,秦始皇彻底废除了古代的分封制度,把战国时期已经实行的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设郡守、郡尉和监御史,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一郡之内辖若干县,县设县令或*,此外还有县尉、县丞.一县之内再分为若干乡,乡之下有亭、里等,构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机构.悟涵
秦始皇所创立的上述*主义的*集权制度,基本上被后代的封建统治者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