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1-17 18: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28 00:46
“技术资本”进企业——记华中农大教授梁运祥 梁运祥,1985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华中农业大学酿造教研室,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科院副院长。他带领课题组致力于微生物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研究 ,获得10项国家技术专利。 近几年,梁运祥及其课题组,以技术入股省内外7家企业。企业被“点石成金”,课题组则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
研究课题来自市场
2000年,全国最大的糖业集团之一的广西柳州凤山糖业集团告急:生产糖蜜酒精废弃液造成的严重污染,每年拿出近千万元治理,仍没有找到有效办法,企业面临关闭。年底,柳州市科委、环保局、凤山糖业集团的相关人员,慕名来到华中农业大学,寻求治污支持。
华农大把这一课题,交给了梁运祥为首的课题组。凤山糖业集团投入课题启动经费,梁运祥带人驻进凤山糖业集团实地调研。
一年之后,梁运祥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完成。2003年凤山糖业集团投入3000万元,兴建废弃物处理厂,综合循环利用糖厂废弃物,将之加工成有机肥料,当年形成产值近亿元,盈利1300万元。
此后,梁运祥及课题组以技术入股,每年从凤山糖业集团每吨有机肥提取20元作为技术使用费。
研究成果入股企业
1998年,武汉宏伟科技饲料公司敏感地看到:我国饲料生产长期依赖肉骨粉作动物源蛋白质的历史,将逐渐从市场淡出,取而代之的将是植物无抗原的蛋白质。
近年来由于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疾病时有发生,引起人们关注。动物来源的血粉、肉粉等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禁止作为饲料原料在养殖业中使用。我国也作出相应的*,但一时尚未找到替代原料。有资料表明,我国一年鱼粉、肉粉进口总额达50多亿元。
当宏伟公司把开发植物无抗原蛋白质作为饲料原料的设想,告诉科技实力雄厚的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时,双方一拍即合。
武汉宏伟公司提供科研经费,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以梁运祥为首的科研人员,迅即展开科技攻关。经过近两年的艰苦研究,鱼粉等动物源作为饲料产品原料的替代物——无抗原发酵豆粕研制成功,达到进口产品质量水平,并取得荷兰国家饲料产品品质认定中心检测认定。2002年10月,农业部在鉴定时认为,该产品质量与进口同类产品相当,属国内首创,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随后,北京、广东、湖南等地饲料生产企业,纷纷前来商谈合作事宜。华中农大与武汉宏伟公司联手,组建股份合作公司。首期投资200万元,兴建年产5000吨生产线,于2003年4月20日正式投产,产品销往湖南、广东、辽宁等10多个省市。去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利税近1000万元。华中农大生命科学院以技术入股,占有30%的股份。
产品刚问世,欧美、东南亚及台湾、香港等地的营销商纷纷上门,要求承担总经销、总代理。
开展订单式合作
近几年来,梁运祥带领课题组与生产企业,开展订单式合作攻关,10多项科技成果全部得到转化运用。学校以技术入股获得的可观经济收益,大部分返回到课题组作为发展研究基金。课题组研发人员也获得丰厚回报。
在总结多年来开展科技合作成功经验时,梁运祥说:从市场中找到的科研项目,应建立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把科研人员在新技术、新产品研制中所投入的复杂劳动与成果,与商业化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真正使科研人员成为科研成果的售卖者,利益的受益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才能把科技链与产业链很好地结合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李忠云教授说,像梁运祥这样有胆识的知识分子,携带科技成果“下海”,拿技术成果入股,值得大力提倡。高校应鼓励有条件的知识分子入股企业当股东、成为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