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3 07: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27
在苏联治疗期间,当他得知自己的眼睛已完全没有复明希望时,他首先考虑到了自己的前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盲胞。于是,在回国前,他参观了莫斯科的盲校,听到了不少盲人自强不息,自强自立的动人事迹后,使刚刚坠入黑暗深渊的他,在心灵深处又点燃一缕希望的火,并产生了创制中国盲文的念头。
从苏联回国后,黄乃开始致力于研究和思考中国的盲人问题:盲人不应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与正常人一样,也要为社会效力。要做到这样,盲人必须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而盲文则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必备工具。
解放初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中国还没有统一的盲文,只有南北两种不同地域使用的很不完备的盲字。为了发展我国的盲人教育事业,尽快扫除盲胞中的文盲。1952年春天,黄乃给《人民日报》写了一封信,呼吁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关心盲人事业,并四处游说,各方斡旋,同时还集中精力搞一套中国自己的盲文。就这样,一个刚刚跌入黑暗且又刚刚接触盲文的人,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设计出了一套全国统一的盲胞通用的盲文初步方案,其中的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当周恩来总理得知黄乃设计的盲文初步方案成功后,亲自接见了黄乃,并握着他的手表示祝贺,鼓励他进一步完善这个方案。当**看到了新中国第一个盲文刊物——《盲人月刊》时,有人告诉他,这套盲文是民主*先驱黄兴的幼子黄乃设计的,*高兴地说:“黄乃同志我知道,有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