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2 05:0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4:1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成了天下文人的唯一正统;至于其他的如法家、道家、阴阳家、墨家等等,要么被儒家选择性的融合,要么逐渐的沦落,反正在地位上,是远远不能和儒家想比的。而作为创始人的孔子,也被后世历代帝王所推崇,并被天下广大读书人尊为“圣人”,乃是天下文人所膜拜的存在。
那既然有文圣人,那就肯定有对应的武圣人了,那武圣人是谁呢?现在很多人都说是关羽,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在襄樊之战失败后被杀,但在北宋宋徽宗时期突然开始流行对关羽的推崇,并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但关羽真的够资格被尊为“武圣”么?不说别的,就战绩而言,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兵败被擒。单论三国时期而言,关羽可能称得上是名将,但放在历史上,白起、王翦、韩信、卫青、李靖、李绩等,谁的战绩不比关羽要强太多?而论品性,关羽曾投降过曹操,不管什么原因,他终究投降过,至少真正的武圣不会到兵败被迫投降的地步吧?
那真正的武圣人是谁呢?其实一直以来,真正受武将们所推崇膜拜的武圣人只有一位,那就是商周时期的姜子牙。姜子牙在72岁时方才出山,被周文王尊为太师,制定军国大计;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文王先后收服虞国和芮国,攻灭黎国、邘国等国,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在周文王去世后,姜子牙又继续辅佐周武王姬发,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周武王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周文王任统帅。大军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有八百诸侯闻讯赶来参加。
人心向周、商纣王孤立无援的形势已形成,诸侯均力劝武王立即向朝歌进军。周武王和姜子牙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在军队渡过黄河后又下令全军返回,并以“诸位不知天命”告诫大家不要操之过急。因时机还未完全成熟,还是班师回朝了。这次灭商预演,史称“孟津之会”或“孟津观兵”。
足可见姜子牙谋略之深,其实说起来,姜子牙可能是历史上首位战略家吧。孟津观兵后,周武王一面加紧练兵,一面派人去探听殷商的动向。他们听到探子的3次汇报后得知,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周武王和姜子牙觉得殷商已是分崩离析,众叛亲离了,征伐纣王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动了空前的灭商战争,此战中,年迈的姜子牙为帅。
在周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为齐侯,乃是外姓第一侯,而姜子牙也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在周武王英年早逝后,姜子牙又继续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作为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军事家,姜子牙一直受历代统治者崇尚,这在《诗经》等唐朝以前的许多史料及文学作品中颂文颇多。
唐太宗即位后,外夷相侵,内患未除,政局动乱,国家面临着百乱待治,百废待兴的情况,为了达到“安人理国”的目的,便自称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庙,他用这一举动告诉人们,他要像周文王访贤并重用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他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国的人才,终于实现了“贞观之治”。
唐玄宗为求国内安宁,需要像姜子牙那样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忠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于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并要求以张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当发兵出师或各将领及文武举人应诏,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在公元739年追谥姜子牙为“武成王”,因此姜子牙正式成为中华民族“武”圣人。
和姜子牙的才能和贡献比起来,关羽真的不算什么;姜子牙除了是开国第一功臣,而且还对内平定叛乱、对外开疆拓土;而反观关羽,不仅无开疆拓土之功,而且还因为他的失败,导致诸葛亮全盘计划落空,以至于蜀汉开始衰弱;更别说姜子牙还有兵书《六韬》传世,而关羽留下了什么兵书典籍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4:06
我认为就是关羽称得上武圣人的称号,关羽重情重义,对兄弟忠心耿耿,个人能力也超群。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4:10
岳飞可以称得上是武圣人,岳飞是历史上少有的名将。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8 14:09
关羽虽然战绩非常好,但远远够不上武圣人的门槛,如果从战绩来看的话,商周时期的姜子牙才有资格称得上武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