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蜀道难中描述蜀道难的艰险: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3 15:0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3:0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的高危难行,究竟何以见得?你看,上面有太阳神的六龙车也要回车绕道的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为大山所阻而回旋转折的急流。黄鹤善于高飞吧,尚且不能越过;轻疾敏捷的猿猴想要通过,也发愁不能攀援。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写山势的高危,而且衬以水险,再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由此可知,人要行走是何等之难。“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是由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在空中行驶。“回”,迂回、绕道。“高标”,指山中最高而为一方标志者,极言蜀山之高,成为羲和回车的标志。
全文详析如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诗篇开头即起势突兀,用强烈的感叹、夸张的语调、超人的想象,点出“蜀道难”这一主题。他说,哎呀呀,山多么高,多么险啊!蜀道的难行,比登上青天还难!蚕丛和鱼凫这两位古蜀王,他们建国的年代是多么久远不明。从那时到现在已有四万八千年,蜀国还不曾和秦地的人们沟通来往。
“噫吁”,惊叹声,宋庠《笔记》说: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蚕丛”和“鱼凫”,是传说中的古蜀国的两个国王。“四万八千岁”,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时间的漫长。“秦塞”,指秦地,即今陕西省中部地区,为古代秦国的发源地,古称秦为“四塞之国”。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为什么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呢?你看,长安西面有太白山挡住了入蜀之路,山是那样的高,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沿此可以横越峨眉山的顶峰。秦蜀之间群山连绵起伏,峭拔险峻,构成两地交通的一大屏障。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它位于长安以西,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名山志》云:“关中诸山莫高于此。其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故以太白名。”诗人则夸张地说只有鸟儿才能飞得过。峨眉山也是有名的高山,“四川有个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诗人选取这两座山为代表,意在表明自秦入蜀,都是高峰难行。
诗人还借用《华阳国志·蜀志》中的一则神话故事,说:山崩了,地裂了,壮士们死去,然后才有天梯一样的山路与栈道,将秦蜀两地沟通连结。相传秦惠王想征服蜀国,知道蜀王好色,答应送给他五个美女。蜀王派五位壮士去迎接。回到梓潼(今四川剑阁)时,看见一条大蛇进入穴中,一位壮士抓住了蛇尾,其余四人也来相助,用力拉拽。不多时,山崩地裂,壮士和美女全被压死,而山分为五岭,入蜀之路遂通。这便是“五丁开山”的故事。虽为神话,却是现实的反映。战国时秦惠王灭蜀,修栈道,置蜀郡,从此蜀地开始与秦交通。那些栈道是在悬崖绝壁上凿石架木、铺设路面而成,有的宽仅盈尺,下临深渊,行走其上,心惊胆颤。由此可见,古蜀道的开辟是十分艰难的,不异于地崩山摧,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生命,正如神话故事所描绘的那样,具有神奇悲壮的色彩。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蜀道的高危难行,究竟何以见得?你看,上面有太阳神的六龙车也要回车绕道的高峰,下面有波涛滚滚、为大山所阻而回旋转折的急流。黄鹤善于高飞吧,尚且不能越过;轻疾敏捷的猿猴想要通过,也发愁不能攀援。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写山势的高危,而且衬以水险,再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由此可知,人要行走是何等之难。“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是由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在空中行驶。“回”,迂回、绕道。“高标”,指山中最高而为一方标志者,极言蜀山之高,成为羲和回车的标志。
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接着诗人就具体描写山路的难行。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那青泥岭的山路是何等曲折盘旋,每走一百步就要绕着峰岩九次转弯。山高入云,走在上面,用手就可摸到星星。仰起头来,似乎呼吸都被压抑屏住。唉,山势是那样峻危,行走是那样艰险,直叫人心惊胆颤,只好手抚胸口,坐下来连声长叹。
行人提心吊胆,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蜀道之难,真如登天。“青泥”,山岭名,位于今甘肃、陕西两省界上,为入蜀要道,其岭悬崖万仞,上多云雨,行人常常碰上泥淖,故得名。“参”和“井”,为星宿名,分别是蜀、秦的分野。所谓分野,是指古时根据天上星宿位置,划分地面相应的区域。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又是一番情状:我且问你,你到西边远游,什么时候回还?那可怕的路途、险峻的山岩,实在不可登攀。一路上,只见悲伤的鸟儿在古树间啼唤,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丛林间。又听到杜鹃鸟在月夜哀啼,一声声“不如归去”,真是愁绕空山啊!
诗人借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自然环境,渲染旅愁和蜀道孤寂苍凉的气氛,说明蜀道的难行,不仅是对人生理的挑战,更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安。“子规”,即杜鹃鸟,蜀地常见,春暮即鸣,常常通宵达旦。传说为蜀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其声凄切,谐为“不如归去”。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沿着蜀道前行,景色不断变换,但不变的依然是艰险。唉,蜀道真难啊,难于上青天,人一听到这,美好的容颜就憔悴了。你看那群峰连绵,离天不到一尺,枯松倒挂,依靠在悬崖绝壁上。飞泻的急流瀑布争相咆哮喧腾,冲击山崖,翻转石块,好似千万条山谷中巨雷轰鸣。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可叹你这远方之人,为什么要来这地方!
这好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远景大画面: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接着平缓拉近,仰视上推:枯松倒挂绝壁;尔后转为特写:飞流、瀑布、悬崖,水石激荡,再配以山谷轰鸣的音响,真是惊险万状,目不暇接。这组句子气势磅礴,节奏很快,极尽夸张之能事。“喧豗”,喧闹声。“砯”,撞击声,这里是撞击的意思。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在蜀道上一路跋涉,不仅有天险,还要防备歹人与毒蛇猛兽的攻击。到得剑门关前,只见山势高大雄峻,一人把守,万人不能闯开。假如守关的人不是亲信,就会像豺狼一样起了野心,成为叛逆祸患。在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毒蛇的暗算。它们磨尖牙齿,吸食人血,杀的人就像乱麻一样多。
诗人在对剑阁险要形势的描写中,融汇了前人的诗句,晋人张载的《剑阁铭》中写道:“一夫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剑阁”,又名剑门关,今四川省剑阁县以北,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易守难攻,古为兵家争夺之地,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有人说,猛虎、长蛇比喻割据、祸害一方的人,也有人说是写实。“匪”,通“非”。
7、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锦城虽说是块乐土,还是不如早早回家。蜀道难啊,难于上青天!我转身向西眺望,禁不住连声长叹!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有深沉的慨叹意。“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发人深思。“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以产锦著名,古代曾设锦官于此,专理其事,故称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3:04
1、因为山高、陡峻,黄鹤的飞翔能力飞不了那么高,猿猱的攀爬技能值达不到那么高的要求
2、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如果现在社会,飞机火车缆车之类的,早就过去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4 13:03
前面那个回答的什么啊,牛头不对马嘴,人家又没让你翻译,晕死
四川、重庆两地在三国时代隶属蜀国,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北面大巴山,东面巫山,南有大凉山,西面是雪山高原,把这盆地围得个严严实实。陆路崎岖难行,水路险滩重重,自古以来对外交通都极为不便。
古时候,长江可说是走出四川盆地的稍微便利的唯一通道,但长江流经四川东部形成了一系列峡谷,江底硬岩横梗,水流湍急不利航行;长江上游三峡之险;危崖千尺,河槽深陷,险滩错杂,礁石林立,水流起伏回转,航道弯曲狭窄,也是障碍重重,极有风险;南部又有乌江“天险”阻隔,两岸山势峭立,水势汹涌,多险滩,视为水上交通的畏途。盆地北部仅有栈道(在悬崖峭壁上铺成的木板路),人行其上,险象环生。西南高山深谷间以索桥相联,西北多高原雪山,更是茫然。因此,李白留下的进蜀名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历史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