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肚子痛怎么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2: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34
产后腹痛
病因症状
分娩后下腹疼痛,称作“产后腹痛”,古称“儿枕痛”。有的人腹部疼痛剧烈,而且拒绝触按、按之有结块、恶露不肯下,此是瘀血阻在子宫引起;有的人疼痛夹冷感,得热痛感减轻、恶露量少、色紫、有块,此是寒气入宫、气血阻塞所致。本病大多是瘀和寒引起,但也有失血过多子宫失于滋养而表现隐痛空空、恶露色淡的,此当以补养法治疗。
自疗注意事项
(1)如果腹痛较重并伴见高热(39℃以上),恶露秽臭色暗的,不宜自疗,应速送医院诊治。
(2)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食物。山芋、黄豆、蚕豆、豌豆、零食、牛奶、白糖等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也以少食为宜。
(3)保持大便畅通,便质以偏烂为宜。
(4)产妇不要卧床不动,应及早起床活动,并按照体力渐渐增加活动量。
(5)禁止房事。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失笑散,每次9-15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用于瘀血阻于子宫者。
(2)益母草膏(冲剂),每次30克(1-2袋),开水冲服。用于瘀血阻于子宫者。
(3)艾附暖宫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水吞服。用于寒气入子宫者。
(4)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用于体弱血虚小腹隐痛空空者。
2.验方自疗法
(1)向日葵盘1只、红糖3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米酒500克、红花10克,煎汁至250克。分2次服。
(3)当归12克、桃仁12克、甘草5克、川芎15克、炮姜5克、香附12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饮食自疗法
(1)生姜30克、当归60克、肥羊肉120克,先将前两味药水煎过滤取汁,再用其药汁炖羊肉,每早空腹食之(用量酌定)。产妇分娩以后,若腹痛过期仍不消失,则称之为产后腹痛。
(2)干姜粉1.5克、红糖25克,开水冲服,连服数次。本方主治产后腹痛,即儿枕痛。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之功效。
(3)陈生姜250克、熟地500克,同炒为末,每服10克,温酒调下。生姜温经散寒,熟地滋阴养血,妇女产后因瘀血及失血过多而致腹痛者均可用之。
(4)生山楂30-60克、生姜3片、红糖30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5)猪肉少量、益母草30克,煮熟后加黄酒少量。喝汤吃肉。
(6)羊肉250克、当归15克、生姜15克,炖食。
4.外治自疗法
(1)生姜30克(切细)、盐15克、麦皮100克,炒热布包敷于腹痛部。
(2)延胡30克、炮姜、附子、肉桂各15克,艾叶12克,煎汤10分钟后,多层布料浸汤汁敷于腹部,冷却换之。每次30分钟。
(3)风寒砂(坎离砂),炒热敷于腹痛部,每日2次。
(4)宁麻根120克,切细,用酒炒热,布包敷于腹痛部。每日2次,用于有瘀块者。
(5)腹部每日按揉数次,轻重自己掌握,一则可以帮助胃肠消化排气,二则有利于子宫复旧、及时排清恶露。
避免误诊
腹痛时忌滥服西药四环素等抗生素以及去痛、安乃近等止痛药片。一则无助于恢复子宫排出恶露瘀血,二则会通过乳汁给婴儿带来不良反应。
产后忌失于保暖,以至寒气入子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34
答:产后腹痛的原因比较多常见的有几个原因:
第一,如果产后一周内的腹痛多是和子宫收缩有关系。怀孕后子宫增大扩张,生产结束后不会立刻恢复,加上哺乳会刺激宫缩。所以出现疼痛属于正常现象不用担心的。一般注意生活饮食调理避免刺激食物。
第二,如果产后一个月内的腹痛有一部分宫缩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产褥期感染。需要就诊复查一下,密切注意*分泌物的情况。
第三,产后一个月以后的腹痛需要考虑是否有肠道紊乱比如肠炎,肠道紊乱等,密切注意大便的改变,体温的变化以及食欲的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35
产后肚子疼,是由于产后胎盘剥落后,子宫内留有巨大的创面,所以在子宫恢复收缩时出现剧烈疼痛。还有的原因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输液医生会加上催产素,也就是缩宫素让子宫加快收缩,促进子宫快速的恢复,产妇会感觉到在输液的时候,肚子疼的症状更加严重。在给宝宝哺乳的时候,这种剧烈的疼痛也会出现,是因为宝宝在哺乳的时候会吸吮乳头,可以刺激子宫收缩恢复。子宫的恢复是通过子宫收缩排出恶露,并且使子宫内部的创面逐渐愈合,所以产后肚子疼是正常的,过几天就会好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35
如果出现产后小肚子疼痛,还有尿疼的话,一定要看看有没有泌尿系统的感染,我建议你可以去医院查个尿常规,看看尿里面有没有白细胞细菌数有没有增加。平时一定要注意多饮水,勤排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22:36
这种情况要注意子宫内膜炎等疾病造成的可能,以及宫内淤血、性激素紊乱、盆腔炎等疾病造成的可能,更要注意是否与消化不良、肠道感染等原因造成的可能,不要吃生冷寒凉食物,口服止痛片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及时检查还是有必要的,如超声监测、性激素六项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