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09: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22:38
司马迁的《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东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史记·张仪列传》也说:“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徐广曰:“颖川阳城有鬼谷,盖式其人所居,因为号。”颖川郡阳城,即今天的河南省登封市。 今人考据说,“鬼谷”在河南汝阳云梦山。明代汝州《州志》记载,“鬼谷子春秋晋平公时人,姓王名利,于云梦山采药得道,颜如少童,居清溪之谷,苏秦、张仪尝问道三年而去。”于是,“鬼谷”这个地方及“鬼谷先生”给说得有鼻子有眼。 其实,战国时期是否有“鬼谷先生”或“鬼谷子”尚且存疑。乐壹注《鬼谷子》云:“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 春秋战国诸子,唯纵横家思想根基最浅。一无确定的*主张,二无明确的社会道德,三无固定的*立场。如苏秦张仪辈,不能以“合纵”说六国,便以“连横”说秦国。此二人追逐的就是权力,做事没有道德底线,权谋变诈无常。 战国时,七国并立,*关系变幻莫测,也为纵横家提供了表演的舞台。 无论历史上是否有“鬼谷先生”其人,但《鬼谷子》一书并非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所着。道理很简单:《汉书·艺文志》没有提到有此书。柳宗元在《辩鬼谷子》一文中说:“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人们猜测,按《汉志·纵横家》有苏秦文三十一篇,张仪文十篇。在《隋书·经籍志》中,苏秦与张仪的文章皆亡佚。可能是东汉以后的人,根据苏、张二人的文章思想,假托“鬼谷子”的名义,编就成《鬼谷子》。 《隋书·经籍志》中,才记载有纵横家《鬼谷子》三卷。现存的《鬼谷子》是梁朝人陶宏景注的本子。 不仅如此,从《鬼谷子》的思想内容和文风而言,与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相去甚远。此即前人所说的“文体亦不类战国”。 《鬼谷子》行文多排比、对仗,是汉朝人积习。文中夹杂着老子的言词、儒家的概念、阴阳家的术语、没有一致的哲学思想,无非是杂糅之作。《鬼谷子》言不及史料,与先秦诸子引经据典的传统不合,语言玄奥,符合附会之作的特征。 《鬼谷子》有“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符言”、“持枢”、“中经”等十四篇,“转丸”(疑为“转圜”)、“胠箧”两篇,仅存篇目,正文亡佚。 另外,“本经阴符七术”包括“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等七篇。柳宗元认为“本经七术”为后出,非鬼谷子所着。 “反应”篇介绍如何察言观色,刺探情报。 “内揵”篇介绍处理君臣关系; “抵巇”篇研究如何寻找可乘之机。巇,缝隙也,抵,捕捉也。 “飞箝”篇研究如何操纵他人,做到擒纵自如。 “忤合”篇介绍“以反求合”之道。 “揣篇”介绍如何忖度人情世故。 “摩篇”介绍揣摩他人,设饵钓人之法。 “权篇”研究如何权衡策略; “谋篇”介绍如何设计手段和计谋。 “决篇”介绍不同情形下如何做决断。 “符言”介绍统治者如何驾驭群臣。 “持枢”篇极短,简言人君应该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中经”介绍从人们的相貌和外观来了解人。 《鬼谷子》指要 居《鬼谷子》之首的“捭阖”篇,可以说是《鬼谷子》的思想总论。捭,开也,阖,闭也。鬼谷子认为世界无非是“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两极辩证,变化无穷。 但为什么鬼谷子特别要从世界的“开”与“闭”进行思考呢? 从纵横家的角度出发,无非是要“知人”,君臣之间,君王要了解臣下,臣子要摸透君主。作为人,“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必须了解自己的*对手或盟友。要了解他人,必须使人敞开心扉;要防备他人,必须对外人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知“开合之道”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去了解他人呢?“审定有无与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实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鬼谷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要了解人,必须确定事情是有还是无,情况是实还是虚。从一个人的爱好和*,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志向和意愿。微妙地分析他所说的话,就可以逆向打开他的内心世界,从而获得他的真实意图,在实情中获得其要旨。封闭的世界,将其打开,从中获利。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或者故意打开自己的内心以示人,或者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让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什么要故意开放,让别人知道自己呢?那是因为要让别人看到你和他有着相同的情感,从而笼络住人。为什么要将自己封闭起来呢?是因为你的真实想法,与别人是不同的,但切不可让外人知道。 通过这番话,一个狡猾而诡诈的“鬼谷子”形象就被描绘出来。 鬼谷子进一步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 所以,一阴一阳,阴谋与阳谋相结合。表面上一套,背后一套。了解别人,保护自己。如果了解了他人,就可以控制他人,控制了他人,就可以使人贱,可以使贵。 对于各色人等,“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不需要费很大的力气,轻轻松松就可以驾驭他人。 鬼谷子认为,嘴和心,是人的门户;人是通过说话,透露其内心的,而他的内心又是通过言语表现出来的。“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所以,掌握“开合之道”,是把握这两个门户的关键。古人云,“祸从口出”。同理,福亦可从口得。 了解“开合之道”,是为了掌握瞬息万变的世界。鬼谷子说,这是非常要紧的事情,即“吉凶大命系焉。” 作为纵横家的鬼谷子说:“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意思是说,大庭广众之下说的话,一定要崇高伟大;私下里说的话,就实际一点,不妨小人一点。“益损、去就、陪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阴阳二术,既是方法又是手段。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以公开的行为,去求取难以见人的目的时,就要将外在的行为包裹上道德的外衣;如果以阴险的手段去获取合法的所得时,必须依靠各种力量,如权力等其他制约力。 掌握了“开合之道”,“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即可以游说一切。 通过“捭阖”篇,我们基本了解了《鬼谷子》思想实质。所以柳宗元说“(鬼谷子)险戾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尤者,晚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其道益狭,使人狙狂失守而易于陷坠。” 清中期着名学者卢文弨有言:“《鬼谷子》,小人之书也。凡其捭阖、钩箝之术,只可施于闇君耳,其意欲探厥意旨之所向,从而巧变其说,以邀结之,使得亲悦于我,胶固而不可离,千古奸邪之愚昧其主者,莫不如是。” 但从《鬼谷子》全书内容来看,并不如卢文弨所说的,只是奸臣巴结讨好昏君之法。权谋变诈之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是用中国哲学语言写出来的。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鬼谷子》于商战。怪不得中国商人不讲诚信。 正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君王论》一样,*家表面上对其表现出不屑,但私下里则刻苦钻研其道。在中国官场上,讲究权谋变诈之术,《鬼谷子》的思想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古今历史上,有两大着名宰相,一是魏征,能够控制贤君,采取“欲系之,反逆之”之法;一是周恩来,能够顺从暴君,采取“欲系之,故顺之”之法。做法不同,道理一致。两人均立于不败之地。魏征年轻时钻研纵横家思想,周恩来则不知其是否研读过《鬼谷子》。 欲知官场事,熟读《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