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8 05: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4 20:23
要打好皮肤“保卫战”,易感人群首先要进行过敏原测试,锁定引起过敏的原因,才能在生活中尽量避免和提前预防。
其次,若明确对花粉敏感的人群,应尽量在对之过敏的花开期减少户外运动,外出时最好戴上口罩,远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而和肌肤亲密接触的床上用品、地毯等,都是尘螨的“家”,我们最好能每两周清洗一次,并且要经常晒晒阳光。此外,防治过敏,我们还应了解自己对哪种食物过敏,避免食用。
皮肤过敏后,会出现一些红斑,有发痒、肿胀等症状,选择真颜分子舒缓套装可以收缩扩张的毛细血管,减少炎症的反应。
ㅤ
ㅤ
ㅤ
生姜与干姜,两味药皆味辛,性偏于温或热,皆可入于肺、脾、胃经,其功效皆可温肺与温中,为散寒之要药。仲景无论是治外感或治内伤,皆常使用。最著名的代表方如桂枝汤、生姜泻心汤之用生姜,理中汤和四逆汤之用干姜。
然而,二药也确实有所区别。就拿《本经》对于姜药性的记载来说,邹润安就认为应分作两截来看,其前面一截之“味辛,温,大热,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是言干姜;而后面一截之“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是属生姜。而《别录》对此二药药性的记载也有所不同,即干姜“主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止唾血”,生姜则“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这说明二者的主治是有差异的。
概要言之,生姜与干姜,不特味有厚薄,气亦有厚薄,俗话说“嫩姜没有老姜辣”。《阴阳应象大论》曰:“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惟其发且通(生姜),斯能走;惟其泄且热(干姜),斯能守。故生姜长于解表发汗止呕,走而不守,功主横散(以其得夏气多),因而在上可以止逆,在下可以挽溜,在中又可定倾颓、行津液,此外还可解半夏、南星毒。凡系阴邪搏阳,当使阴横散,阳乃畅通者,生姜皆能主之。如治“身体如风痹状”之桂枝黄芪五物汤,因其证为“阴外裹而在内之阳不振”,故倍生姜逐在外之阴邪束缚,使肾阳外布。再如生姜半夏汤证之“胸中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乃系寒邪挟饮*迫气分,故也重用生姜以驱饮散寒。
生姜又多与大枣同用,尤能治汗后虚邪势将入里者。二药并用,不仅取其辛甘发散,更重要的是取大枣能“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本经》语),有崇正以驱邪之意。“《伤寒论》用生姜方凡三十有五,而协枣者至二十有九;《金匮要略》用生姜方除经见《伤寒论》者,犹三十有二,其协枣者亦一十有八,统而计之,其不同枣用者仅十之三。”如主“出汗”及调和营卫之桂枝汤,“逐风湿痹”之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黄芪五物汤,以及治“出汗”、往来寒热之小柴胡汤等方中皆生姜与大枣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