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两份实验探究!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1-19 06:0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5:24
物理探究报告:
小孔成像
探究者:XX 探究时间:08.10.6 探究地点:XX学校
假设:小孔成像是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开有小孔的纸板、光屏三者放在一支线上
2、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并记录所成像的大小、虚实、正反。
结果: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大小与光屏的距离有关。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化学实验探究报告:
到了冬季,人们常用煤炉取暖。你知道点燃煤炉子的整个过程中有哪些知识与我们初中化学有关系呢?
先说一说火源——火柴。火柴头由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粉等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火柴盒两侧的摩擦层主要由红磷和其他物质调制而成。当火柴盒两侧的摩擦层与火柴头摩擦时,产生热量,发生氧化反应,红磷燃烧,产生白烟;反应放出的热量使氯酸钾分解,生成的氧气与硫反应,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最终引燃火柴梗。为便于使火柴梗更容易燃烧,常常在火柴梗上涂上一层易燃的石蜡。你可以试着写出些过程中你能完成的化学方程式。
为了快速将煤引燃,应先用火柴引燃火草,之后在其上方放上劈柴,最上层放上煤。想一想,是不是这么一个顺序?说明引火草、木柴、煤炭三者之间的着火点有什么关系?
木柴经特殊加工可得到甲醇,化学式为CH3OH;煤炭经加工可得到多种有机物,其中一种叫做苯,化学式是C6H6。你可以试着写出以上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炭一经点燃,我们常看到烟筒中有时冒黑烟,有时冒黄烟,同时有难闻的气味,其中有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你知道它是哪种物质?
煤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元素,燃烧很旺时的主要反应是:C + O2 CO2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热量使上方的煤炭预热,二氧化碳气体遇到炽热的炭发生了反应:CO2 + C2CO;之后CO随气流排出时遇到明火。我们则看见燃烧很旺的炉子上方有蓝色的火焰产生,这就是CO在燃烧。
如果在燃烧很旺的炉子上方煮水,水沸腾后有水溢出流进炉子中去,我们则看见炉子燃烧更量,并且听到呼呼声,这是因为流进炉子里的水气化与赤热的炭发生反应生成了CO和H2。反应方程式是:C + H2O CO +H2 ,这也是水煤气工厂生产煤气的主要反应。
时间久了,产生的炭黑等物质使烟筒排气容积变小,造成排气不畅,进入空气不足,炉火也就不旺了,此时有较多的一种无味有毒气体——CO产生。如果房子密封性好,房间空气交换不及时,炉内气体泄露,房内的人很容易造成煤气中毒,也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因此,冬天取暖时,烟筒要密封好,并及时清扫烟筒,使其排气畅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5:22
就不告诉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15:17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报告
一、实验目的
我们这次所做的实验是氧气的制备与性质实验。我们都知道,约占空气体积1/5的氧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动物和植物的生存也都离不开氧气。那么氧气是如何制取的,以及氧气具有那些化学性质便是我们这次实验要研究的重点。
我们所设计的实验,参照了初中化学(全一册)的有关内容及其他一些参考书,选做了
氧气的实验室制备,以及氧气与木炭、硫、磷、铁和石蜡的反应等实验。通过以上实验明了
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且,在实验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也对实验的方法及选用的仪器
做了一定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加深了对氧气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过程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问题。
经过不断的探讨和试验后,实验过程有了一定的改变,具体探究过程如下:
一氧气的制备
⒈在开始设计的实验中,只是称取一定量的KClO3和MnO2,经充分混合后,装入试管进行实验。
此后,在查阅了参考书后,结合本实验,做如下改动:称取一定量的KClO3,在研钵中压碎(切不可研磨);将MnO2放入试管中,在酒精灯上灼烧后,与KClO3充分混合,装入试管进行实验。
参照两次实验过程,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经过改进后,KClO3和MnO2的混合更均匀,更易于控制KClO3的分解速度,利于O2的均匀产生。MnO2经灼烧后,可以除去其中可能含有的氧化性物质,减少副反应的产生。
⒉在以设计的方案进行的实验中,先对试管均匀加热,后在装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按照这样的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有大量白烟生成,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有杂质存在。
在查阅资料后,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中的白烟是KCl和KClO3的微粒。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两个:①KCl和KClO3汽化后在气相中凝固;②剧烈反应产生的氧气泡和熔融物形成飞沫带出。于是,我们想到,是否可以在试管口塞上一块脱脂棉,以防止KCl和KClO3的微粒进入集气瓶。可是在经过讨论后,我们发现,KClO3是强氧化性物质,而脱脂棉极易燃。在有O2存在,且加热的条件下,极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这样改进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这样改进不合理。
后来,我们尝试采用不同的速度对试管进行加热,发现加热的速度越慢,产生的气体越接近无色。这是由于当缓慢加热试管时,试管内部的温度不会过高,因而就可以减少KCl和KClO3的汽化;同时降低了O2产生的速度,使氧气泡形成飞沫带出的几率降低。
经过以上这些改进后,所制备的O2比开始时制备的O2在纯度上有了明显改进,所收集的气体接近与无色。
二氧气的性质实验
硫与氧气的反应
在以燃烧匙盛放硫粉完成本实验时,发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所发出的火焰为黄色,而不是应发出的蓝紫色火焰。之所以会这样,有两个可能:①硫粉中可能混入其他杂质;②燃烧匙不洁净,有杂质。
改进的方法:取一只洁净的玻璃棒,在酒精灯上稍烧灼,蘸取少量硫粉。此时硫粉在
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将玻璃棒伸入集气瓶,发现其燃烧的更旺,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符合应有的实验现象,说明是燃烧匙不洁净。改进后,杂质的影响降到最底,实验现象比较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⒈结论
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有了进一步理解。
首先,通过氧气的制备实验,我们看到纯净的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但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受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条件所限,制出气体常常混有白烟,经过查阅资料,不断改进实验,不但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更加深了对氧气的制备这个实验的印象。
其次,通过氧气与木炭、硫粉、磷、铁、石蜡等物质的反应,观察了实验现象。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