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5:14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31
这是诗圣杜甫的名作《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是一首仄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十二侵”部的五言律诗。
题主的疑问就是最后一句“浑欲不胜簪”按今天的读法来说,是不押韵的。所以才会有最后一个字该怎么读才合律的疑问。
在当下的普通话中,“发簪”的“簪”字发“zan”音已经习惯成自然,所以会觉得和前面的韵脚字“深”、“心”、“金”不同韵。实际上在古代“簪”字有两个发音,一个是“zen”,一个是“zan”,只是在漫长的语音演变中,因为两个发音并没有不同的字义来支持,最终就淘汰了一个多余的发音。
而杜甫的“浑欲不胜簪”就是使用的“zen”的发音。
“簪”字在平水韵中既属于“十二侵”部,又属于“十三覃”部,很显然属于“十二侵”部的时候,发“zen”音,与同属“十二侵”部的“深、心、金”是押韵的。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呢?是读“浑欲不胜簪(zan)”还是读合韵的“浑欲不胜簪(zen)”呢?
那就随你喜爱了。不过如果你是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建议读“zan”,虽然不押韵,但是“zen”的发音已经消失,于字典没有记录,那么对于考试这种需要出处的规则性诵读,当然是以书面标记为准,或者说以字典为准。如果你就是读读找诗的感觉,自己摇头晃脑享受下,读“zen”当然更合适。
多音字不同发音的情况下,在这一句中还有一处,而这个字的不同发音,正好证明了多音字存在的意义——不同字义的表达。
那就是“浑欲不胜簪”的“胜”字。相信有很多朋友会读成“shèngzān”,实际上如果读作“shèng”,这一句的平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胜”字仄声会导致整个律句失替。“平仄仄仄平”,这显然是错误的,而格律诗圣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其实不光是“zan”应该读“zen”,“shèng”也应该读作“shēng”。这是个正儿八经的多音字,读“shēng”的时候的意思有不同——能承担、能承受。“不胜簪”,就是头发太短,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而“不”字在“shēng”的读音前自然就不能读第二声,而应该读第四声,古去声。所以“浑欲不胜簪”的平仄实为“平仄仄平平”,是首字不论的仄起平收律句,完全符合格律。
所以若要“不胜簪”合律,就要读“bu sheng zen”。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31
chūn wàng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3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9:32
诗文的推荐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