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2 15: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14:19
伊犁盆地位于新疆中部天山褶皱带伊犁地体的西北部,总体呈一向东收敛的三角形,盆地周缘为山脉所环绕,北靠婆罗科努逆冲褶皱带,南以巩乃斯隆起与昭苏盆地相隔,向东收敛于巩乃斯隆起上,西延进入邻国哈萨克斯坦境内。盆地面积8000 km2,盆地南北两侧分别受北西西和北东东向断裂控制。由于盆地中东部阿吾拉勒山的存在,进一步将该盆地划分成3个次一级坳陷:西部坳陷、尼勒克坳陷及巩留坳陷(董秀芳,1995)。
伊犁盆地的结晶基底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早古生代中晚期,伊犁地体北缘的婆罗科努山一带发育与北天山向南俯冲消减有关的岛弧火山岩,伊犁地体处于隆起状态,未接受沉积,其南为南天山弧后洋盆。志留纪后,随着伊犁地体南北两侧的洋盆分别向北和向南的俯冲消减,伊宁盆地处于弧后扩张区,发育了一套火山岩和碳酸盐岩。早二叠世,随着统一的新疆*的形成,洋盆消失,伊宁弧后盆地开始萎缩,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火山岩及碎屑岩建造。进入中生代,天山遭受剥蚀,基本上准平原化。而且在天山南北两侧形成巨大的山前坳陷。在山间形成山间盆地,为侏罗系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盆地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及第四系,缺失白垩系。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是主要的含煤地层,三工河组(J1s)仅含局部可采煤层。八道湾组在盆地南北缘差异较大,沿走向具有沉积厚薄相间的特点,反映出盆地基底起伏不平。盆地北缘沉降幅度较大,煤系地层沉积厚度介于291~340 m,平均310 m。北缘生长性断裂活动控制了沉积中心的展布。盆地南缘煤系地层较薄,沉积中心位于阿克巴斯达吾和霍洛斯太,厚度可达175~227 m。东至达拉地一带,厚度可达92~192 m,向西至郎卡厚度仅为34~127 m。这表明盆地基底处于隆起部位。同样,南缘也受生长性断裂的控制,聚煤中心与沉积中心不吻合。
西山窑组的特征是以巨厚煤层为主,煤层稳定且集中。盆地北缘地层厚度可达180~266 m。由于剥蚀作用,地层保存不完整,局部地段第三系直接超覆在煤系之上。盆地南缘发育伊宁盆地中生代成煤最好的地层,煤系地层一般150 m左右,局部地区由于后期剥蚀作用仅50~60 m。巨厚煤层分布于煤系地层的底部,遍及盆地南缘,沉积中心与聚煤中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