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消息我已经看了,却还是显示已读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7:12
大多数消息平台都会告诉你,你的消息对方是否打开阅读过,比如* Messenger,阅读完毕的提示会显示在收件人的个人资料边上。在Snapchat上,阅读过后的消息上的箭头会从实体箭头变为箭头的轮廓。而在WhatsApp和Twitter上,阅读过的信息将会以蓝色提示标出。在IMessage上,如果你的收件人已经阅读了你发的信息,那么信息边上的“已发送”将会变为“已读”——而且确切时间都会给你标出来。
这听起来很直接,甚至让人很痛苦,尤其是一闪过后会让人更难受。但是,在发出的一条消息几分钟之后还没有被读取,那么这条信息可能就被遗忘了。即便是一个最最自信的人也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你以为这就完了么?不,你错了,真正让人难受的是:为什么他读了我的消息还不回复我呢?
这种情况下,你从来不会考虑到他们可能正在开车、正在洗澡或者不喜欢电子设备。这时你只会不断地回想他们会不会是讨厌你了?或者懒的回复你?这种情况也会分为两种,一是如果你已经读了一条消息而不回复,说明你无法回复或者无法立即回复,但是别人期望你回复的倒计时已经开始倒数。另外一种不回复对方的情况就是你觉的这句话没法再聊下去了,即使你们刚刚聊的很高兴,所以你选择无视掉收到的消息。
被人遗忘而产生的焦虑无疑是愚蠢的,但是这种焦虑非常真实,而且在某些情况这种焦虑必定会出现,没有别的情况。好比说你去拜访某个朋友,你明知道他在家,但是你敲了门他却不来给你开门,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可能会想:也许他在洗澡或者在干什么别的事儿。但是在互联网2.0的时代,这个想法可就行不通了,因为每个人都肯定有时间来回复你。再结合“最后一次在线”的通知(告诉你他在平台的时长)以及“正在输入”(告诉你他是不是开始回复你),你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这种没来由的焦虑会出现在年青一代的身上呢?
已读回执的焦虑让人想出了一些小技巧来避免发送已读回执:比如在Snapchat和*上,人们将消息下载下来,然后打开飞行模式,再去阅读某些消息就能将其状态从“已读”变为“未读”。而在很多情况下,锁定屏幕上的“预览”就可以显示足够的信息了,(比如:“我想我们应该分...”)而你不用打开这条信息。iPhone的用户可以通过点击通知选项中的“显示预览”来打开这项功能。
但是,有些人是为了避免看到不想看到的信息而采取种种措施,而有的*却喜欢看别人焦虑的样子,你可以称这种人有*人格,他们故意让人们读到某些特定的语句来报复他们。甚至有的人专门打开已读回执然后告诉别人,他们的焦虑完全是有道理的。
Tinder已经删除了个人资料中“最后在线”的通知,我尝试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可能是因为:
1.用户强调他们的信息为什么总没有的到回复,自己想好的有趣话题都进行不下去了。
2. 这个功能能够帮助某些用户“作弊”,因为他们的账户是下线的,所以他们就没有看到收到的信息。
我认为第二种情况可能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我认为已读回执(以及人们通过已读回执耍的小把戏)摧毁了我的信任能力。解释起来非常简单,因为某些人利用已读回执来耍小聪明,这恰恰说明了即使表面关系改善了,实际的沟通也正在逐渐退化。我们习惯的好事都应该是瞬间发生的,但是通过一定时间来找到周全的答复却被认为是个坏事。我很难告诉你,在我打字删除之间我有多痛苦。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够取消掉已读回执这个功能,因为我认为无知是幸福的。我已经把自己的Twitter、WhatsApp和iMessage的已读回执功能关闭了,但是*和Snapchat上的却关不掉,只要你登录,就必定被这个功能束缚。已读回执已经被某些人视为完全透明的一种延伸,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承诺的表现。
想要保持快乐不焦虑的一个办法,就是有选择的去使用已读回执这个功能。iMessage的最新功能就是,你可以有选择的针对单个聊天设置是否启用已读回执这一功能——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i”来选择是否发送已读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