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3:30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57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出自于《题龙阳县青草湖》这首古诗,意思是: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1、【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代 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2、【释义】
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醉卧扁舟,只见一片星光璀璨的世界,似幻似真、缥缈迷离。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还是我身处梦境呢?
3、【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湖名。古五湖之一。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
湘君:湘水之神,一说是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4、【作者介绍】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的传世之作。关于这位作者,历史上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诗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象,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诗的前两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省。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全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缥缈奇幻,为前人诗作所少见。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58
这不是古诗,是现代人写出来的,这只是现代人根据诗句改编出来的,来源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原文: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改编全诗如下: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谁共明月赴长生,痛伴思念泪无痕。
2、网上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作品,例如:
我与春风皆过客,谁共明月赴长生。
且邀秋芳醉及冠,晏晏良夜大梦中。
3.其实相对喜欢下面这个版本,只是感觉有点心酸: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暂请明月压星河,一翦秋水可揽我。
有关这句诗的作者是谁,现已经无从考证,我们暂且称其为佚名。那么这句话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很多人也是纷纷大开脑洞,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其实这句话如果用白话文翻译,仅仅12个字,但是看后却十分的扎心。
我与春风皆过客
首先我们来看“我与春风皆过客”,这里的“我”其实是一种泛指,而“春风”则是一切美好意象的统称。我们翻看诗词文献,凡是诗中带有“春风”的,基本上都是无限的美好和快意。
比如说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里的春风是一种自喻,也是委婉表达自己朦胧爱情心事;孟郊46岁金榜题名,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开心得像个孩子,这里的春风更是心花怒放、畅快无比。李白也曾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歌颂杨玉环的倾国容颜;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可能。
“春风”既然这么美好,和“我”联系在一起,则是一种骄傲的隐喻。而后面的“皆过客”却让整句的意境从美好变成了无奈。何谓过客?不论是诗仙李白的“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的辛酸凄苦,还是范成大的“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的寂静,无不透漏出悲凉和萧条。
你携秋水揽星河
这里的“你”其实指的是“我”倾慕已久的公子或伊人,而“秋水”也有多层含义,《西厢记》中曾言“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秋水于是便成了清澈的眼波;而诗佛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秋水也代表舒缓和温暖的意象。
而后句的“揽星河”可谓用典颇深了,这里疑似化用了李清照《南歌子》中的“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又好似是借用了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读起来极富有艺术个性,美得让人心醉。
很多人将这句话理解为:春风和我都是人间过往的行人,我们彼此在一起,能成为彼此的良人,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
事实上刚好相反,这句话说的意思是没能在一起,甚至还有一种“我寻找不到爱情”的苦闷,只不过诗中运用了“哀而不怨”的写作方法,含蓄而委婉,意涵醇厚,不细细品读还真无法读懂。
我们综上所述,把“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连起来看,其实就是在说明自己和喜欢的人相识一场,但是却爱而不得的落寞心情。我和春风在你的世界,只不过犹如过客一样,甚至留不下一点影子,而你携带着熠熠生辉的星河,将眼光深情地注视着别人。看到这里不禁心念一起,这世间有多少没有结果的恋爱,最后都是空欢喜一场,充满了辛酸和无奈。
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解释得如此复杂,我们读懂这句话后,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可谓是言简意赅,又非常的扎心:我不是不谈恋爱,我是没人要!
单身青年男女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爱情,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爱情中修成正果。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春风虽然美好,但星河也很耀眼,愿每个人都成为对方眼中的春风和星河,一起白头偕老,共度锦绣年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58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这首诗是哪首古诗啊?——出自《题龙阳县青草湖》,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全唐诗》误唐温如为唐人,且诗题作《题龙阳县青草湖》,关于这个问题,陈永正先生一九八七年作了考订,其文章《〈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翔实可征。为什么将这首诗误入唐诗呢?除了文献的错乱原因,其中不可否定的因素应该是这首七绝具有唐诗的品格。
【作品原文】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作品注释】
①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②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③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④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作品译文】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作品赏析】
此篇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温如的作品。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读者所能体悟到的,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首诗就像是他的一幅自画像,读过之后,诗人的精神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诗题中的"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诗题中说"青草湖",而诗中又写"洞庭",是两水相连相通的缘故。
这是一首极富艺术个性的纪游诗。一、二两句,诗人即把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眼前壮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以虚幻的神话,传递出真实的感情。"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此时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
再看三、四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入夜时分,风停了,波静涛息,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湖中。湖边客船上,诗人从白天到晚上,手不释杯,一觞一咏,怡然自乐,终至于醺醺然醉了,睡了。"春水船如天上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的感觉,渐渐地渗入了诗人的梦乡。他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船舷周围见到的是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诗人将梦境写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话般地诱人。然而,"此曲只应天上有",梦醒时,留在心上的只是无边的怅惘。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后两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融的。
这两句对梦境的描写十分成功:梦境切合实境,船在天上与天在水中正相关合,显得真实可信;梦无形体,却说清梦满船,梦无重量,却用"压"字来表现,把幻觉写得如此真切;从梦境的清酣,不难觉察出诗人对于摆脱尘嚣的愉悦,记梦而兼及感情,则又有暗中传神之妙。古代写梦的诗不少,但像这首诗这样清新奇丽而又含蓄丰富,却是并不多见的。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笔调轻灵,无一笔粘着,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诗人着意于真情实感的表现而并不拘守于形貌之似,因而写来不拘一格,超尘拔俗。无论写景叙梦,都有虚有实,惝恍迷离,诗境之缥缈奇幻,构思之新颖独特,为前人诗作所少见。
【名家点评】
程千帆《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长久湮埋在沙砾中的明珠"
李元洛《楚诗词艺术欣赏》:反常合道,奇趣横生。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02:59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出自元代唐珙的《题龙阳县青草湖》。
意思:在醉酒后,天和水都混为一体,分不清天在哪里,水在哪里。作者觉得自己可以驾着船,穿过星河,去到任何地方。这种感觉让人感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全诗如下: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全诗的解释如下:
秋风劲吹,洞庭湖水似乎衰老了许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应多了白发。
醉后忘却了水中的星辰只是倒影,清朗的梦中,我卧在天河上。
词句注释
龙阳县:即今湖南汉寿。
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
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赏析
一、二两句,诗人由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深广感受而引起对神话中人的向往,借以对神话的幻想,反映出是时境界的逐渐深入。“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诗中境界由一“老”字带起。秋风飒飒,洞庭湖水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轻漾宁静的碧水相较,是和乐世间另一面的深邃的人生。诗人所思所忆渐渐入深。所思所悟如何细言,唯有诉付对白发湘君的神往,那江山与人生的化境,即是这般深沉了!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宿命却如何可及呢?此夜洞庭可老,湘君如约此等情境,复能何言?这等思悟境界深广,洞庭深广的秋色可谓遇到了知音。思绪沉沉,竟至幻象,昼晓和乐尘世,此夜却换了人间。以神抒情,寄思于景,至幻乃深。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秋风已久,赏景渐忘景,不分是天上星、水中星?夜深思量长,怎知何时已醉?昔杜甫心怀长安,所目疮痍,“春水船如天上坐”,但悲其生不能已,故无缘这般深然长醉、安然入梦。泊舟、泊梦,天河或曰星河,景中或曰境中,所思或曰所忘。诗人的梦境,满船清梦,是诗人思量着的人生。然而,秋湖相往来,物我无碍,陶然自在,正是快哉。一二句亦真亦幻,愈是明了,愈是痴然;三四句境中心中,却深沉了,方潇洒了。所以,境界深了,夜即梦了,此真人生佳境也。
作者简介
唐珙,字温如,元末明初诗人,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南宋义士、词人唐珏在至元中与林景熙收拾宋陵遗骨,重新安葬,并植冬青为识。在乡里以诗知名,但所作传世不多。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 、《元诗选补遗》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