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2: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48
大家通常会认为小学数学只是加减乘除的累积,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只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很容易就忽视了数学与其他科目之间的联系,以及小学数学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固化,它是可以通过后期培养的,并且会逐渐成为帮助人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法宝之一。
一、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各种好处
首先,对孩子来讲,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获取新知识、更好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也属于智力发展的核心;对教师来讲,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更加高水平的教、学平衡,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刻不容缓。当然,习惯不是三两天就能养成的,更何况数学思维习惯,它的养成需要落实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去,从思维品质的形成开始。
三、培养数学思维逻辑的5大途径: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随事物的变化而随机应变的及时性,以及不过多地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缺乏思维灵活性,我们的思维就会更加倾向某种具体的方式和方法,很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片面追求解决问题的模式化和程序化,长此以往造成思维出现惰性。
擅于从旧的模式和普遍制约条件中脱离出来,找到正确的方向;针对知识可以运用自如,善运用辩证思想来平衡事物之间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懂得变通和调整思路等等,这些是思维灵活性养成的直接表现。
2、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考虑问题的严密、有据。要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必须严格要求,加强训练。
落实到孩子学习生活中去,就是要求在学习新知识时从基本理念开始,做到在思路清晰的前提条件下稳扎稳打,逐步深入,在这个相对来说缓慢的过程中养成思考问题周密的思维习惯,在进行论证推理时掌握足够的理由作为依据;在练习试题时善于留心题干中的隐蔽条件,详细答题,不吝啬地写出解题思路。
3、培养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相信大多数学生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老师评讲试卷,一听错题的解题过程很容易就懂了,恍然大悟自己居然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但一旦离开书本和老师就无法领会到解题方法和实质,实现独立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透过现象看数学的本质,掌握最基础的数学概念,洞察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这是思维深刻与否的主要表现。
4、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具体表现为对一个事实能作多方面的解释,对一个对象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一个题目能想出各种不同的解法。在数学学习中,注重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拓广解题思路,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5、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从已有的答案和解题过程中提炼出自己想要的东西,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能一味盲从,要学会用批判性的思路去进行各种方式的反思和检验。就算思想上完全接受了东西,也要谋改善,提出新的想法和见解。
以上五种思维品质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但大家切勿忽视了一点,就是这五大思维品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不可分一而行,否则会很被思维定势所牵制,出现机械套用之前思维模式的倾向,并且同一种方法使用的次数越多,这种倾向就会越明显。
我们就如何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讨论了五种主要的思维品质及培养方法。而这五种思维品质是最为重要的。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密不可分。除了严谨性、广阔性、灵活性、批判性,还有探讨性、独创性、目的性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9:48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中学阶段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创新意识的培养,现行修订的数学科教学大纲明确将“形成数学创新意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首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创新,就是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果我们仍固守传统的观点过分强调教师的尊严和威信,要求学生无条件的绝对服从老师,坚持志制式、一言堂,学生带着压抑的心情学习,不仅教学效果差,还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去主动学习,勇于创新。[1]
二、关键是要调动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创新意识的起点,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激发,他们的思维便会处于最佳状态,思考问题便会更深入、更全面,从而才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去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现成的结论告诉给学生,学生便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数学课上教师常常进行的是“方法+类型”的教学,教师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笨,这样的教学又怎能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呢?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实现教师的角色的转换,由“师教生学”变为“生学师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育都是失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促使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并在学习过程中释放出创新的活力。
2.注重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将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探索过程、问题的深入过程、分析解决问题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出来,从思维角度来说,过程教学中向学生展示的就是数学家的思维,教师的思维以及学生自己的思维。
3.加强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实行启发式教学能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认识,教师精心备好“问题”,通过“问题”去有效启发,要启而得法,实行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而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在讨论中迸发。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能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
4.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尝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不好的教师是奉献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传统教学模式大都是教师先讲,把什么都讲清楚了,然后学生照着教师讲的去练、去记、去背。多是简单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要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给学生探索的基本方法。尝试也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让学生先尝试,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让学生在“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再尝试......”的递进认识中,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加深理解,深化能力,形成创新。
四、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呢?
1.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谐,“问”不分层次,都认真解疑一定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2]
2.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重要一点是教师做好质疑问难的言传身教,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做好质疑问难的示范。
3.创设学生质疑问难的时空
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有了,但却苦于无质疑问难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提供质疑问难的时间和空间,除了课堂之外,课外也可通过电话、谈心和书写纸条等方式让学生质疑问难。
五、注重问题变式探讨
数学课堂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问题越多越好,而是要对问题进行变式、变换,如逆向变换、延伸变换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会陷入“题海战”,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在此基础上才会有所创新,在做法上我谈谈以下几点:
1.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对例子题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题目的改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检验、升华。
2.设计新题型
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新题型,如开放性题、探索性问题,也可将一些常规性题目进行改造,通过新题型的解决,培养其创新思维。
3.让学生自己编题
传统的方式是教师给学生选、编练习和习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教学生自编习题,学生自编练习和习题,可以对概念理解更深,规律把握更好,运用更灵活,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意识必须重视数学实验教学
说到实验,多数人认为那是自然科学的事,与教数学无关,受此观点影响,很少有教师在教学课堂演示或学生动手实践,实验是学生感知事物表象,获取感性认识,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桥梁,数学实验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升华出来的。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这是现代课堂教学必须摒弃的,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取得学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较抽象,更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抽象的具体转化,有效辅助实现教学创新。
八、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意识还需要介绍创新思维方法
学生要能创新,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思维方法,教师可结合实例向学生作创新思维方法的介绍,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意识,绝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坚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和创新,从现在做起,从每堂课做起,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创新意识才会深入人心,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