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有什么建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23: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23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优质课、观摩课、课堂调研活动层出不穷,笔者通过近百余次物理课堂教学行为的观摩,明显感受到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改意识明显增强,课堂交流合作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探究意识显著增强,教学行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尽管如此,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一、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概念、规律的建立过程简单粗放,缺乏基本的教学套路和技能。部分老师上课没有引言,没有前置铺垫,造成学生听课有悬空感,对问题的由来不十分明确,探索问题的*不强烈。讲解的层次感不强,不能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探讨问题。该用实验验证理论时,却只是干讲,学生听来信服度不高,兴趣不浓。对概念、规律表述的阐释有的不准确、不全面,有的不进行,不能辨析易混的概念,区别相近的规律。很多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理解概念、掌握规律,致使概念、规律不能牢固的建立起来,或者建立的很不清晰,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
2.实验教学淡化,实验技能不高。有的老师真实的演示实验不做,分组实验不安排学生做,全用模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或者只是在黑板上讲实验。有的老师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清,不能准确指点学生观察哪里和观察(或耳听,或感觉)什么。不主动改进实验,更谈不上自制教学仪器了。
3.对探究的理解有失偏颇。有的老师认为探究就是实验探究,抱怨实验器材和实验场所不够,因而质疑科学探究,排斥探究。所以,除了实验课外,其他课堂全用单一方向的注入讲解式,教法十分简单。固然,新课程物理教学要有足够的物理实验,但是,离开实验,也有探究活动存在,理论探究也是科学探究。事实上,科学探究无处不在,关键是看师生活动是否充分,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积极的“发动”起来,探究的问题是否挖掘出来,是否随堂生成出来。
4.教学设计直白。老师大多只考虑自己的表演,不仔细设计学生的活动。有时给学生留的空间只是练习本和黑板,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时给学生的时间只是做演算和被动回答,不能让学生随时参与。更不能将活动时空由学生自发地拓展到课外、校外。在课堂上不能创设情景,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师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探索过程,大多是师生僵化的一问一答,平淡无*。有的老师一直用“是不是”“对不对”来引导教学进程,使课堂的信息量小,学生的思维强度弱。有的课堂老师喋喋不休地灌满堂,不给学生留有一点活动的时空。
5.教材研究欠缺,二次加工困难。教材只是一个范本,在走向课堂前,要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好多老师抱怨教材系统性不好,例题不典型,习题难度不当等,其实是缺乏对教材的研究和加工。无论哪个老师用哪本教材,都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思维习惯和思维错觉等,在这节课内,对内容来进行增减调整,对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设计。
6.教学细节不精致。有的老师剥夺学生的提问权;有的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提出老师想解决的问题,不让学生发散思维,不让自由提出真正代表学生的问题;有的漠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尤其对学生提出的超出教师所想范围的问题置若罔闻。打击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问题的分析,教师大包大揽,牵着学生思维的鼻子走。教学过程探究少、接受和验证多,*了学生的思维。
7.习题教学堆砌化。习题选择的目的性差,不同阶段的习题无序选择,造成重复、杂乱。习题教学的层次性,针对性不强。表现为习题教学“以量制胜”,大量讲解各式各样的题目,而没有讲到疑点、误点、易错点等,习题讲解得针对性不高。老师只顾自己讲述,忽视学生的反映。讲解几乎占满课堂,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教师讲解名目繁多的解题“方法”和各种类型题目的结论,学生死记这些“方法”和结论,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来套出题目的答案。还有,解题的示范作用不强。一题当前,有的老师开口就讲此题的解法,不能展示读题、审题、画图、建模、寻找关系等思考分析的过程。个别复杂题目的解答,不能板演条理的答题书写过程。
个别老师“怎样提高解题能力”等大问题想得少,“怎样解出某个题目”想得多,备课只局限于具体的知识目标。课堂上,大部分老师只是将题目解完而已,缺乏解后总结,缺乏题目变化讲解和对学生的变式训练,缺乏对错解原有的深层探讨等。不能充分挖掘题目的教育价值,造成学生听完课后感到收获不大,严重阻碍了学生解题素质(能力和习惯)的提高。
二、教学建议
1. 课堂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
(1)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课堂教学不仅要看 “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观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看教师能否达到“教”是为了“学”的要求。
(2)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
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3)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一标多本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目前高中物理教材有人教、沪科、鲁科、粤科四个版本,编写风格差别较大,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也不完全一样,但各有所长。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相互参考。在教学中要注意以课本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知识呈现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进行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学模式要由“被动接受”转向为个性化的“自主探究”
教师要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的教育思想下,改变被动学习的一言堂模式,积极尝试以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模式。在新模式的教学中要注意既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又要适时引导学生科学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要研究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内容(概念、原理、物理实验等)的教学模式。
(5)从“教师权威的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应该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是学习的组织者,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知识的管理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是学生学习的顾问。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角色要进行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落实课堂教学常规 注重细节要求
(1)强化目标意识。根据考纲和课标,制定出每节课恰当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明确知识与技能应达到“了解”“认识”“理解”“应用”四个层次要求的哪一个层次。经历怎样的过程,从过程中体会怎样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怎样的提升。不能空洞的写几个条目来应付,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制定,越具体越好。
(2)搞好教学设计。教师案头要有“课程标准”、“物理教学大纲”、“多版本教材”、“教学参考书”、 “学校选配的教辅材料”等资料。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核心,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认识水平,合理分解教学点和分配教学时间。一般来说,一节课适宜的教学点为四至五个。要认真研究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学生水平,精心设计开始的情境创设和中间各教学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可以通过推理过程实现过渡,也可以从分析事实或现象的另一侧面,进一步展开研究来实现过渡和衔接等,促使教学过程流畅。总之,要坚决避免 “下面我们研究下一个问题”等这类生硬过渡情况的出现。教案要体现教学目标、师生活动、课后反思及作业设计等。
(3)精备核心知识。核心知识的教学要浓墨重彩。一是各教学点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二是对核心知识要进行咀嚼、做出阐释:首先,要板书条文,并和学生一起探讨它的字、词、句的确切含义,点拨其中的关键字句;然后,要明确它的使用条件和范围;最后,按照合理的逻辑关系,共同探讨出应用核心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步骤;紧接着举出短小精悍的例子加以佐证;另外,要指点跟它相关和相近的知识的区别和联系。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切不可绕来绕去、不着边际而造成烫夹生饭。
(4)课堂教学树立“当堂达标”的教学效益观,认真实施当堂达标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要注重基本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7 00:23
我猜应该是实验,实验一切能实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