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22:3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5
不是,小说中的方鸿渐那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尽管去到外面留学,但是他却是并没有认真读书,而是把他父亲给他的钱,用在了其它地方;以至于最后,只好买了一张假文凭,糊弄自己,也糊弄家人。
钱钟书先生那可是学富五车,学贯中西,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而且在学术上,同样的也是成绩斐然,他的《管锥篇》,可以说是近现代,最伟大的学术著作。同时他本人,也是会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不仅在清华读书,而且去到英国牛津大学留学。
扩展资料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作品。
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围城》中的妙喻有三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
第三种是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围城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6
主角方鸿渐,其原型不能说是钱钟书,但两者之间有很多近似的地方。比如,钱钟书1941年回上海探亲,不料珍珠港事件爆发,上海沦陷,钱钟书不能离开,成了失业者,岳父杨荫杭只好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钟点让给他。在《围城》中,方鸿渐得“丈家荫蔽”方能谋得一职。 钱钟书1935年到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尔学院留学,专修外文。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事实上,钱钟书也不看重学位。之后,1938年和杨绛一起回国。《围城》中的方鸿渐得丈家资助,于1933年留学欧洲,1937年回到国内“四年里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生活尤其懒散。” 此外,钱钟书1910年出生,幼年便被送进了正规的小学。1929年在无锡念完了高中。方鸿渐也是上的高中———他在那时被定的亲,以后由此得到留洋和第一份工作。钱钟书自小以国文的擅长而傲视同侪,而方鸿渐中学会考考过第二名。钱钟书曾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等大学任教,《围城》中的方鸿渐任教于三闾大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6
不是本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7
我觉得,方鸿渐有徐志摩的旗帜,婚姻好像也有些类似,方鸿渐没有追上唐小姐,徐志摩也没有追上林徽因。两人都有一个乡村土豪家族。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5:38
方鸿渐原型明明不是钱钟书!!!!围城,真的不明白你们都说这是本爱情小说。郁闷了,这本书字里行间都露着讽刺和鄙夷,哪里有真的要讲情爱故事的意思?方鸿渐恐怕是文中最大的讽刺了,真可惜,有人却偏偏说他是钱钟书本人?有些好笑。钱钟书一天只写500字,字句斟酌,万万没料到的是,文学作品,写出来需得别人明白真意,不然曲高和寡,别人误解了作者的想法,可真是可惜呢。就像同样是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单单只有白居易的诗被日本人瞻仰,因为只有白居易会思考他的诗,村口老妇是否读的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