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01 03:0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9:10
截至2014年末,宾阳县下辖16个镇,分别是: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陈平镇,县政府位于宾州镇永武街235号。
扩展资料:
宾阳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
宾阳县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中部为不闭合盆地,为大片冲积平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夏温冬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宾阳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9:08
截至2014年末,宾阳县下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陈平镇等16个镇,县政府位于宾州镇永武街235号。
扩展资料:
宾阳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
宾阳县版图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截至2014年末,下辖16个镇,户籍总人口104.38万,其中非农 业人口30.58万。2014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0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15.60亿元。
宾阳县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东、南、西三面边缘土山环亘,中部为不闭合盆地,为大片冲积平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夏温冬干,夏长冬短,雨量充沛。
宾阳县是桂中南重要交通枢纽之一,曾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 、“广西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宾阳县-百度百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9:03
宾阳县下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陈平镇等16个镇,县政府位于宾州镇永武街235号。
扩展资料
宾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南宁市东北部,东邻贵港市覃塘区,南偏东与横县接壤,南与兴宁区、青秀区交界,西与武鸣县相连,西北衔接上林县,东北与来宾市兴宾区相邻;全县版图总面积2308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2°54′-23°27′,东经108°32′-109°15′之间。
宾阳县境内地质构造复杂,东南部处于广西区域构造大瑶山凸起南西端,西南部属大明山隆起东端,中、北部为来宾断褶带南西边缘部分,是几个构造单元的交接地带。从地质力学观点看,是处于广西山字型构造前弧弧顶和盾地的一部分。
宾阳东面有龙岩公园、相思潭、燕山六五寺、狮子岩、边山村仙女湖、程思远旧居、朝霞石壁;西有清平湖、昆仑关战役遗址、葛翁岩抗日战争指挥部旧址、思陇凤凰瀑布、万盆林区、陈平江漂流;
南面有桃源忘忧谷、六莲渡抗日战争后方医院旧址、蔡氏古宅建筑群;北有邹圩清水河、八仙岩;
中部以县城为中心有大汉回风塔、蒙大赉恩荣坊、南桥、南街、中山公园、秀峰塔、思恩府科试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宾阳县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9:05
宾阳县辖16个乡镇: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9:10
截至2014年末,宾阳县下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陈平镇等16个镇,县政府位于宾州镇永武街235号。
扩展资料:
宾阳县的历史
今宾阳县境,古为百越(粤)西瓯之地。夏、商、周为荆州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地属桂林郡。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郁林郡。是年建领方县(县境内有领方山而得名),为县地建立行政建置之始。
时领方县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宾阳县、武鸣县、南宁市区、上林县、合山市、及横县部分(原永淳县)、来宾市兴宾区部分(原迁江县)。
三国时代,县地为吴国属地。吴元兴元年(264年),改县名为临浦县。西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恢复领方县名,并在县域东部汉广郁地另设绥宁县。
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撤绥宁县置安城县。旋以州统郡,领方、安城两县升为郡,皆属南定州。
隋朝开皇八年(588年),两郡同改为县,属郁林郡。唐朝废郡立州,领方县地属南方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领方县名为岭方县,在岭方县域南部、西部分设琅琊、思干县。唐贞观五年(631年),在岭方县域置宾州(州境内有宾水而得名。所谓宾水,为今清平水库及其源流小江),为县地设州行政建置之始。
宾州属岭南道,时辖岭方、琅琊、思干、安城4县。贞观十二年(638年),撤思干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宾州为安城郡。唐至德二年(757年),又改为岭方郡,同时将安城县更名为保城县。
唐乾元元年(758年),将岭方郡恢复为宾州,时辖岭方、安城、琅琊3县。
五代十国时,沿唐制,宾州隶属南汉。
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宾州,将琅琊、保城两县并入岭方县,隶属邕州。次年又恢复宾州建置,属广南西路。宋端拱二年(989年),上林县(原为澄州)归属宾州辖;天禧四年(1020年),迁江县(原为思刚州)归属宾州辖。时宾州共辖岭方、上林、迁江3县。元世祖初年,宾州升为路称宾州路。
元惠宗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名宾州,属广西两江道。
明洪武二年(1369年),撤岭方县并入宾州。宾州隶于柳州道(府)。
清雍正三年(1725年),宾州升为直隶州,辖上林、迁江、来宾、武宣4县;十二年(1734年)降为散州,改属思恩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宾州改称宾县。
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宾阳县(县城在宾水之北故名),隶属柳州道。民国二年(1913年)隶属邕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属南宁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广西省政府。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宾阳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属南宁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属南宁行政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属武鸣行政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属广西第八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属广西第四行政区。
1949年12月宾阳县解放后,属南宁专区管辖。
1951年11月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
1952年8月改为邕宁专区。同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管辖(1956年3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
1958年1月自治州撤销,宾阳县属邕宁专区辖;同年9月,邕宁专区改称南宁专区;同年12月,宾阳县与上林县合并,称宾林县。次年5月恢复原两县建置。
1971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
2003年6月27日,南宁地区撤销,宾阳县划归南宁市管辖。
参考资料:宾阳县-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