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5: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3 08:05
格非?好像是林语堂的。这个供你参考吧。中国的幽默诠释 ——《吾国与吾民》这本书问世了,正如所有伟大的书籍终会问世一样。它满足了以上所有这些要求。它实事求是,不为真实而羞愧。它写得美妙,既严肃又欢快,对古今中国都能给予正确的理解和评价。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是由一位中国人写的,一位现代的中国人。他的根基深深地扎在过去,他丰硕的果实却结在今天。——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脚踏中西文化,一心只做宇宙文章”,幽默诙谐的自我评价,道出了林语堂的那种善对生命,宽慈仁和的人生态度。如果说沟通中西文化是推动古老中国迈向新纪元的动力,那么上个实际的大师们都在执着的追求着他们心中的那块圣地。他们抑或激扬豪迈,抑或悲闵万千,抑或充满希冀,抑或黯淡无奈。但林语堂却以他所信奉的老庄之道,去看待一切,保持着一分乐观,一份闲适,一份豁达。他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化,幽默化的语言去诠释,将一个活生生的中国展现给西方,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吾国与吾民》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想、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生活、生活的艺术、中日战争之我见。作者以一种整体式的笔触向人们展示了一位文化学者眼中的中国,其方方面面的精细描写让人重新认识一个伟大的国家。从书中的内容来看,其颇费苦心的描述与小心翼翼的评价,无不让人感到美国人明恩溥所著《中国人的素质》一书的影响。事实上,《中国人的素质》一书已成为一种照临或*视中国民族话语的目光,所有相关叙述,都无法回避。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同样不能避免。不过这并不能说《吾国与吾民》缺乏独特的认识价值。尽管作者是从整体来观照中国,但其中仍然包含了作者极具个人性的认识,譬如《生活的艺术》一章。在这一章中作者将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予以充分的传达,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故深受西方人的欢迎。在读到第十章《中日战争之我见》时,我有一种难言的忧伤。中国作家确实离不开中国现实的观照角度。这也说明谈中国问题必须正视中国之现实状况,那种无视中国现实的浪漫书写仅仅只能成为文字的炼金术,与真实的中国无关。《吾国与吾民》虽以中国文化之光明面为描写之主体,但有了第十章,那种感时忧世的心怀泊泊而出。不过《吾国与吾民》一书在中国的影响似乎甚微,这与林语堂那种“对外国人讲中国文化,而对中国人讲外国文化”的立场有关。西方人对《吾国与吾民》大加赞赏,是因为他们对中国过于陌生,一切都觉得有趣。但我们中国人可能觉得林语堂所写的内容平平无奇,一切都是老生常谈。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在《林语堂传》中提到这个问题时说:“此书的中文版译文甚差,许多精彩的文字译者都没有看懂。”可能有翻译上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翻译上的原因。就我个人重读《吾国与吾民》来说,确实感到书中所写的东西似曾相识,很像是有关中国生活、文化等诸多方面之大杂烩;最致命的是缺乏对中国人的深刻的认识,而仅仅流于表面上的书写,大多数的篇章中基本上是介绍性的文字,没有发现与惊喜。《吾国与吾民》让我们知道认识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事实上,厚厚一本的《吾国与吾民》并不比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有助于我们对吾国与吾民的认识。不过问题有时并不是这样简单的。《吾国与吾民》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有太大的意思。然而对于西方人来说,这却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书,《吾国与吾民》让西方人知道何谓“中国文明”。事实上,西方一直流行着一种来自想象与真实掺杂的“中国观”。这种“中国观”认为中国是完全堕落的“另类”,是文明畸形,“中国人把一切仪式都搞得精细繁复,但又都愚蠢透顶。连他们的绘画都显得荒诞不经,物象都变了形,那些奇形怪状的东西,在现实中根本找不到。更有甚者,他们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更加冥顽不化,千百年来死守着一些先代流传下来的陋俗恶习。”而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为西方人提供了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形象,从这一角度来说,《吾国与吾民》是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再高的评价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