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间文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9: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8:42
四川扬(洋)琴 清朝乾隆年间成都、重庆等地便开始流传,因演唱时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而得名,素有“坐地传情”之称。四川扬琴吸收了川剧和清音之长,通过唱和道白,将叙事、抒情与戏剧融为一体,有层次地表现戏剧情节。清末洋琴演唱多为3人,后一般为5人,分生、旦、净、末、丑5种角色,分别操作扬琴、鼓板、小胡琴、碗碗琴、三弦,边伴奏边说唱。
四川竹琴又称为道琴(情),初为道士劝善说道的古老艺术,以竹筒鼓、简板和碰铃伴奏演唱,*初年始称为竹琴。一般由一位艺人自打自唱,也有四五人一组坐唱的。竹琴在四川各地广为流行,1914年间,梁平、江北二县还举行过两次“竹琴大会”,各地行家云集献艺,轰动一时。
四川相书 又称“隔壁戏”。演出时,设一顶高约1 6至2 3米,宽约0 8米的帐子,由一个艺人置身帐中,用*和折扇、铜铃、莲花落等道具摹拟各种声音,描绘环境,并一人扮若干个角色,相互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观众隔帐聆听,如临其境。其表演节目颇为幽默人称“滑稽相书,话中有话”。
四川清音,也称为“唱小曲”、“唱琵琶”或“唱月琴”,在清朝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演唱者多为一人,左手打板、右手击竹鼓而歌。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伴奏者有时也答腔几句。
四川金钱板 又称金剑板、三才板,多系单人演唱,以唱为主。其道具仅三块竹板,讲究打板技巧,既要打出千军万马之雄壮,又要打出清风流水之委婉。
四川评书 是以说为主的,明代以后流行四川各地,艺人借助桌子、醒木、折扇、帖子等道具,以语言吸引听众,并有一些表演动作。其表演地点多为茶馆,听众可以边品茗边听书。
四川荷叶 系说唱兼备的艺术,艺人手持擅板(天桥)、铜钗(苏交)进行表演。因铜钗形似荷叶而得名。
四川盘子 系从清音和民歌中发展而来,艺人手持竹签、瓷盘(碟子)敲打节奏,边唱边舞,曲调优美,形式活泼。
四川花鼓 一般以两人为一棚进行表演,一人主唱,一人伴奏相和,道具仅为小锣、小鼓。其独特之处为抛棒(刀)击鼓,类似杂耍丢刀。
谐剧 *时期产生的一种新曲艺,由王永梭于1939年首创。其特点为用话剧手法,一人表演,诙谐幽默,被誉称为“一人上场,满台生辉”。
建国以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扬琴、清音、金钱板、莲花落(快板书)、评书、谐剧等四川曲艺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国内外都很有影响。各地还将这些曲艺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中,谐剧便是深受人们欢迎的节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