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仅存的三座半唐朝建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6:2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23:42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首先我们看体量最大,也是最早发现的一座: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上世纪初,中国营造学社开始考察国内古建筑时,就期望能发现唐代的木构建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 1937 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他们终于在五台山的豆村发现了一座唐代木构,也就是这座佛光寺东大殿。
林徽因在殿内梁架上看到了墨书写下的功德主名字:「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前经幢一对照,就此确定了大殿的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857 年)。再加上建筑做法的印证,这显然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唐代建筑。这个发现让梁思成他们兴奋不已,想看唐代木构建筑终于不必非去日本不可了。青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已发展到了新阶段,正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统一和转化的过程。那种少年时代眼朝外,着重于认识外部世界的特点,这时已转向内部认识自己。当目光朝向自己内部时,原来完整的自我意识就一分为二:一个是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即理想的自我;一个是处于被观察地位的"我"(我现在是怎样一个人?)--即现实的自我。自我意识的分化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们自我意识发展的最重要过程。正是这种分化过程,促进了大学生思维和行为主体性的形成,从而为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合理地调节自身的言行奠定了基础。当代大学生是富于理想的,自我期望值也较高。当他们在详细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时,不情愿地看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这差距又不是一时半刻能消除的,因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矛盾。他们常常感到焦虑、苦恼、失望或*为力。处于这种矛盾状况的大学生,总是通过各种方法,力求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为了实现这种统一,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1)坚持自己理想中的自我标准,努力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之与理想自我一致。
(2)一方面修正理想的自我,另一方面改善现实的自我,使二者相接近。
(3)放弃理想自我的标准,自暴自弃,以迁就现实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