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4 17:5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27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五千余年之久。如此厚重的历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经过长期时间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一点一滴的沉淀积累所得。在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上突然出现了诸子百家争奇斗艳的思想大爆炸的局面,对后世历朝历代的思想发展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这一局面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历史,找寻*。
中国古代名人老子
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各诸侯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招揽名士,寻求建议。在社会发展方面,农业生产由于农耕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民不在为获得食物而损耗绝大多数的精力,手工业者的出现更是使得商业具备了雏形;在科学方面,绘图学、医学、工具制作方面等科技也取得较大进步;在文化方面,教育兴起,形成许多学派和思想流派,并出现了大量的代表人物,广招学生,传道授业。这些社会进步是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初步原因。百家争鸣中的学术流派众多,争奇斗艳盛景空前,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出蹴蹵一家,二十五篇。"
孔子像
百家思想也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有的思想如儒家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有的思想如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以柔克刚;有的思想如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深层原因有三点,分别是士族的形成,发展的需求和思想的传承。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百家争鸣局面的深层原因。
周朝名存实亡,士族阶层兴起周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奴隶制社会,周朝的名存实亡也代表着奴隶制的终结,标志着普通百姓可以享有更多的权利。周朝的礼乐制规定,只有官府的官吏才有资格教学,而只有贵族阶级才能进行学习。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的礼崩乐坏,大量教育资源进入民间,所以从贵州阶级到底层阶级都可以进行学习,进行教育工作的人也不局限于官府,很多私人都可以办学。比如孔子就规定每个人只要送给他一束腊肉,就都可以做他的学生。这样大大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很多人放弃了农业或者手工业工作,进行专门的学习。
严格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都是周朝的臣子,周天子是唯一的帝王,诸侯国都应当行臣子之礼。但是随着周朝名存实亡,原来的臣子纷纷自立为王,身份发生了转变,所做的工作也要发生转变,纷纷积攒资源,加强自身实力。而当时的诸侯和大夫纷纷培植自己的力量, "养士"之风盛行,比如齐国的孟尝君,就养了一大批门客,据《史记》中记载: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27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27
因为当时生产力和天文科技得到一定的发展,而且各国诸侯争先争霸天下,需要运用不同的思维来争霸,百家争鸣便孕育而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4 12:28
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崩坏,社会开始发生混乱,才会导致各种思想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