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1:57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上海各区县的优势科技产业在合理布局与快速发展之中,频现具有区域特色的新亮点。内涵:源自地域优势崇明、南汇等区县独特的地域优势,使其科研产业发展有一种“量身定制”的鲜明内涵。定位于“生态岛”的崇明,随着越江通道工程的启动,翻开了历史的新页。该县已确定生态、观光农业,清洁型先进工业,度假旅游、户外运动产业,现代办公、会展、科研产业和生态型房地产业为未来的“五大产业”。今年将进一步致力于用科技手段推进生态岛建设,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开展科技绿化造林、滩涂湿地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等研究。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将正式完工,因港而动的南汇提出“以港兴区”。其目标是要打造一个以国际一流现代装备制造业为主,综合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出口加工、内外贸易、教育培训等产业的现代化综合型滨海城市。据悉,今年南汇用于基建的财力投入安排将超过22亿元,以加快集聚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同时依托深水港发展装备制造业和物流产业。目前,南汇区已在积极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知识产权培育与保护等六项工程。地位:依托科技战略浦东新区、长宁区等依托明确的科研战略,已在科研产业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聚焦张江”战略的实施,使浦东成为软件、微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的“风水宝地”。据统计,世界500强著名*公司中已有180多家进入浦东,有30多家*公司地区总部落户浦东;仅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就已落户了70多家研究机构。去年“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在浦东新区安家,使浦东新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占全市57%。今年浦东新区又启动“慧眼工程”,举数千万资金资助科研项目,并请资深专家指导科技型企业发展,以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历经10年发展、3年飞跃,位于中心城区的长宁区已成为多媒*作、软件产品、通信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旺地”。依托高校科研优势的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由风险投资企业为主运作的多媒体专业孵化器,*搭台并探索高校、科研院所“无形资产”占30%形式入股的上生慧谷生物科技园等,提升了“数字长宁”这张名片的含金量。目前长宁区“3+6”的科技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3”即东、中、西三大都市型科技园区;“6”即多媒体内容制作群、软件企业群、主题科技商务楼群、都市科技工业园群、技术创新基地群和产学研联合体群。结构:在集群中优化早已形成特色产业优势的宝山、金山等区,在集群中进一步优化结构,同样“老树绽新花”。围绕着宝钢精品钢基地和长兴造船基地建设,宝山区不但聚集起国内外钢铁和造船延伸产业的企业、人才,还大力提升现代生产服务业,赋予“工业重镇”新的内涵。过去分布相对零散的钢铁延伸业,集中到宝山工业园;技术创新延长了企业的产业链,相配套的信息服务业和物流业也同步跟进;重视周边环境整治,更是着眼可持续发展。未来,精品钢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纳米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宝山区的五大支柱产业。以实现产业优化为抓手,以吸纳大公司、大项目落户为重点,金山东西两翼沿杭州湾畔正在掀起新一轮石油化工建设和发展*。东翼正在建设的上海化学工业区,预计今年总面积将达到29.4平方公里,目前区内90万吨乙烯工程已正式开工;西翼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将在2010年达到2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和30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特色:在创新中显现以创新思路拓展发展,使杨浦、黄浦等区的科研产业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亮色。建设楼宇型科技园区,是位于市中心寸土寸金地段的黄浦区探索“科技楼宇经济”的特点。目前该区将上海科技京城定位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的基地,形成了一园、三基地、八中心的楼宇型科技园区。据统计,上海科技京城入驻企业1300多家,注册资金达到35亿元,创下单幢楼宇年度上缴税收超过3亿元的纪录。此外,黄浦区还在新黄浦金融大厦内,与有关部门合作开辟了3万平方米的都市工业设计孵化基地,初步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技术研发平台。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是杨浦打造知识创新区的亮点所在。据不完全统计,杨浦已有1500多家科技企业,预计3-5年内,各园区内的科技企业将达到5000到10000家,具备原创性知识产权的达30%以上。据悉,去年启用的知识产权园,又将于本月建立专利交易技术中心;而今年将进入实质性运转的版权公共服务平台,还将园区建设与版权产业紧密结合,力图把版权产业推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