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2-28 01: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1 09:39
1·春秋的改革 背景:1·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大量私田出现,私田的主人控制着私田产品,并确立了新的剥削方式。 2·一些诸侯国君主为争霸战争需要,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内容和作用:新的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逐渐向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 主要改革:1·齐国管仲改革:包括*,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促进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2·鲁国实行“初税亩”,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纳税,实际上就是承认土地的私有权。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目的:是奴隶主实行的改革,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性质是奴隶社会内部的制改革。 影响:一方面使得诸侯国势力增强,另一方面使得井田制迅速瓦解,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2·战国时期的变法 改革背景:1·经济基础: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2·阶级基础: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诸侯国的卿大夫·立功将士·大商人) 3·*基础:新兴的地主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要求进行*改革,建立地主阶级的统治。 4·思想基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特别是法家思想的传播,为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5·各国为兼并战争的需要,国君支持变法。 主要变法:由魏国发端,李悝变法;楚国承上启下,吴起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 变法性质:战国时期的改革是由封建地主领导的,旨在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因此性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革,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以此,战国初年的变法运动,实质上是封建化的一次运动。 变法的意义:1·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2·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3·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前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两次进行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1·令民为什伍,为防范人民反抗,加强*统治。2·废分封,行县制,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加强*集权。 经济: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2·统一秦国的度量衡;3·废除井田制,以立法形式确立土地私有。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封侯爵,废除奴隶主世袭贵族特权。 文化:“燔诗书而明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