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5 07:1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00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人生在世,总是应该要有所敬畏的。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
对于从政者来说,对于*来说,是在做人应怀的“敬畏之心”外,还要有做官应常怀的“敬畏之心”。为官者的敬畏心,是必备的党性修养,是底线的道德准则。唯有在面对法律、组织、人民、*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01
据说,如今*有“三怕”:害怕网络反腐,害怕电视问政,害怕财产公开。这“三怕”的共同点,是害怕向公众公开,害怕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曝晒在阳光之下,这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阳光是反腐剂,公开是消毒剂。
害怕了,表明了那些为政不端和为政不正者已有所顾忌了,显示了向公众公开的震慑力量已经发挥作用。不过,单纯的害怕,还是基于个人利益的一种功利性预防,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接纳公众与公开。要真正自觉地积极地面对公众与公开,有赖将害怕提升为敬畏。就是说,对为官清廉要有一种神圣的敬仰,面对官场的*与不作为乱作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这样的敬畏,或者说畏敬,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根植在“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之中。“四书”之一的《大学》,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学“独有之宝贝”,内中有言:“大畏民志,以谓知本。”讲的就是要把敬畏民心,作为从政为官的根本所在。
敬畏民心,对*来说,就是敬畏至大至高的神圣东西。一个人要活得堂堂正正,无论是工是农是商是学是兵,都应有敬畏之心。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就是敬畏的意思。“天命”指宗教信仰;“大人”,指品德学问高超的高人;“圣人之言”,指圣贤之士的教导。它们都具有神圣性,代表着高尚的价值取向。敬畏它们,就是敬重这种价值取向,并且按照这种价值取向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畏惧对它们的偏离与违背。也就是说,一方面,高山仰止,虔诚地拥有高尚的信仰,以“大人”“圣人”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又兢兢业业,重视以这种价值标准检点自己,务求“不逾距”。既见贤思齐,攀登不止,又自律自省,有所不为。这正是操守出众的君子之风。是故古话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社会上可以而应当敬畏的东西自然还有好多,难于一一列举,用康德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就是说,在身外,要敬畏星空自然,在身内,要敬畏道德情操。要依此经常反思、叩问,自律、自省,驱使我们不断向善向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00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人生在世,总是应该要有所敬畏的。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人要敬畏什么呢?孔子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古代哲人的告诫,都是从每一个个体做人的角度来说的。在这里,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人之为人的良知与德行的恪守。
对于从政者来说,对于*来说,是在做人应怀的“敬畏之心”外,还要有做官应常怀的“敬畏之心”。为官者的敬畏心,是必备的党性修养,是底线的道德准则。唯有在面对法律、组织、人民、*等方面时,常有必要的敬重,又有战战兢兢的畏惧心,才不至于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所“*”,才能有一颗常常反躬自省的心,才不至于妄自尊大,无视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9:01
据说,如今*有“三怕”:害怕网络反腐,害怕电视问政,害怕财产公开。这“三怕”的共同点,是害怕向公众公开,害怕把自己的所作所为曝晒在阳光之下,这印证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阳光是反腐剂,公开是消毒剂。
害怕了,表明了那些为政不端和为政不正者已有所顾忌了,显示了向公众公开的震慑力量已经发挥作用。不过,单纯的害怕,还是基于个人利益的一种功利性预防,并没有在思想上真正接纳公众与公开。要真正自觉地积极地面对公众与公开,有赖将害怕提升为敬畏。就是说,对为官清廉要有一种神圣的敬仰,面对官场的*与不作为乱作为,有一种天然的畏惧。这样的敬畏,或者说畏敬,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是深深根植在“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之中。“四书”之一的《大学》,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学“独有之宝贝”,内中有言:“大畏民志,以谓知本。”讲的就是要把敬畏民心,作为从政为官的根本所在。
敬畏民心,对*来说,就是敬畏至大至高的神圣东西。一个人要活得堂堂正正,无论是工是农是商是学是兵,都应有敬畏之心。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这里的“畏”,就是敬畏的意思。“天命”指宗教信仰;“大人”,指品德学问高超的高人;“圣人之言”,指圣贤之士的教导。它们都具有神圣性,代表着高尚的价值取向。敬畏它们,就是敬重这种价值取向,并且按照这种价值取向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畏惧对它们的偏离与违背。也就是说,一方面,高山仰止,虔诚地拥有高尚的信仰,以“大人”“圣人”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又兢兢业业,重视以这种价值标准检点自己,务求“不逾距”。既见贤思齐,攀登不止,又自律自省,有所不为。这正是操守出众的君子之风。是故古话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社会上可以而应当敬畏的东西自然还有好多,难于一一列举,用康德的话来概括,那就是要敬畏我们“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就是说,在身外,要敬畏星空自然,在身内,要敬畏道德情操。要依此经常反思、叩问,自律、自省,驱使我们不断向善向上